綠鬣蜥
- 發布機關:臺北市立動物園
- 聯絡人:newsman
台北市立動物園的可愛動物區新加入6隻綠鬣蜥,1隻由民眾贈入,5隻是被偷渡客攜帶,經查緝沒入住在動物園收容站,這是綠鬣蜥在動物園再次和大家見面,和象龜比鄰而居,歡迎大家一起來看看我們爬蟲一族----體型超大的喔!
台北市立動物園多年來配合建設局進行野生動物查緝走私的物種鑑定工作,走私動物的方法非常多,種類也五花八門,而設立在台北市立動物園內的兩棲爬蟲收容中心也就成了牠們到達台灣後的居所,也因為沒入的動物數量一直增加,目前正計劃擴建收容中心。
收容站工作人員表示,走私有空運及海運兩種方法,空運常會將動物用棉被、衛生棉等物品包裹後再用膠帶固定,而海運則是藏在夾板層,但對動物來說卻是一趟威脅生命的旅行。綠鬣蜥在動物園已經有繁殖紀錄,目前繁殖的成績還算不錯,小時候長得很像本土的攀木蜥蜴,長大後可以養到180公分。因此一般家庭會受不了牠用利爪及尖牙破壞家具,又因為是保育類動物不能買賣,所以就往野外丟棄。以往消防隊多半是抓蛇和鱷魚,去年飼養熱潮消退後各縣市捕獲送來的綠鬣蜥數量遽增,所以動物園呼籲大家不要再飼養綠鬣蜥。牠就像紅毛猩猩一樣長大活動力強破壞力大,最後被不當放生在野外,素食也會吃些昆蟲及小型哺乳動物的綠鬣蜥,如果他被棄養並在野外繁殖成功,對本土生態將有嚴重的影響。
中名:綠鬣蜥
學名:Iguana iguana
英名:Green Iguana
分佈:分佈於中、南美洲(墨西哥至巴拉圭一帶)。
分布蜥蜴亞目 鬣蜥科
壽命:5-10年
體長:頭尾體長可達100-180 公分
適溫:26-35度
主食:主要為素食性,但在幼時亦喜愛吃昆蟲等肉食。
特徵:由頸部到尾部之背側有一整排的鋸齒狀突起,雄性在成熟時在下巴會有一鬆垂的皮膚,用以在求偶時向異性炫耀。 成長迅速,通常在2-3年(約70公分大)達到性成熟。母鬣蜥將卵產在30公分深的潮濕土壤裡,每次可產下25-40個卵。鬣蜥有以尾巴掃向敵人的習慣,在發情期雄鬣蜥脾氣較火爆,綠鬣蜥的腳爪也相當尖利。他們醒著的時候大多在做三件事:找食物、吃食物、找個溫暖的地方消化食物。牠們會脫皮,所以有時候看起來外表不是那麼美觀。幼體時多為雜食性,喜愛各式各樣的疏菜水果及昆蟲幼蟲(如麵包蟲...),成體偏為素食,通常較偏好蔬菜、水果之類的食物,但是有些時候仍然會捕食小型動物及昆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