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超級帥系列~昆蟲界模範爸爸:大田鱉和負子蟲
- 發布機關:臺北市立動物園
父親節要到了,除了預約餐廳、挑選禮物、寫感謝卡、陪伴聊天等慰勞爸爸辛勞的貼心舉動外,你知道動物界有哪些模範父親嗎?而這群動物爸爸又有什麼「過人」之處呢?首先要表揚的是昆蟲界的代表,要說起昆蟲界的模範爸爸,那就非「大田鱉」和「負子蟲」莫屬啦! 大田鱉和負子蟲皆屬於半翅目、負蝽科,是少數以雄性照顧後代的昆蟲。負子蟲在交配後,雌蟲會將卵產在雄蟲的背上,由負子蟲爸爸背負著數十粒卵移動,直到若蟲孵化為止;大田鱉在交配後,雌蟲會在突出水面的物體上產下卵塊,雄蟲在一旁戒護,雌蟲產完卵後便自行離去,留下雄蟲繼續守護後代。 大田鱉的繁殖期在每年的5~8月,雄蟲會找好適合產卵的枝條,以特定的頻率上下搖晃身體,在水面製造波動吸引雌蟲;雌蟲交配產完卵後便離開,由雄蟲單獨進行護卵的工作。由於卵塊產在高於水面的植株上,因此雄蟲會趴在卵塊上或是利用口器噴水來維持卵塊的濕度。在護卵期間大田鱉爸爸非常地忙碌,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不眠不休直到若蟲孵化後才會離開。 另一個任勞任怨的模範爸爸是「負子蟲」,顧名思義,負子蟲爸爸照顧孩子的方法是把牠們背在身上趴趴GO!完成交配後,雌蟲會分泌一種膠狀物質將卵牢牢的固定在雄蟲的背上。大家一定很好奇為什麼負子蟲爸爸要把卵帶在身上呢?原來這樣的方式可以降低卵被天敵吃掉的風險,而且隨著負子蟲爸爸進出水面時,卵便能夠換氣呼吸並且保持濕潤,大約1-2週若蟲孵化後,負子蟲爸爸才能卸下育兒的重擔。 想在野外觀察到背著卵的負子蟲其實並不容易,因為蟲爸爸為了保護背上的卵,總是相當機警的在水裡快速移動,藏匿在水草中。值得一提的是,臺灣本島野外族群數量非常稀少的狄氏大田鱉,在臺北市立動物園昆蟲館團隊的努力下,已經能成功、穩定的繁殖。趁著一年一度的父親節,不妨約爸爸一起到動物園昆蟲館,近距離觀察這群同樣偉大的昆蟲爸爸,有了全家人的陪伴,想必是送給爸爸最美好的父親節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