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動物圓圈飼熊科動物說明

  • 發布機關:臺北市立動物園
  • 聯絡人:newsman

有關某晚報今天(15日)報導動物園的熊都發瘋的消息,動物園專家們覺得敘述太過危言聳聽、不可思議。動物園也認為食肉動物的確需要較大的活動場地,因此在有限空間下,動物園努力研究動物行為豐富化及餵食豐富化,大家努力讓動物享有更大的福祉。

動物園裡的動物搖頭晃腦是解除壓力、平衡心理的行為呈現,猶如在產房外焦急等候太太生產的丈夫、應考學生緊張得跺方步、甩鉛筆或猛吃口香糖的情形一模一樣,都是解除內心焦慮的行為表現,不能認為是瘋了,這是動物保護團體用不科學、擬人化的想法。動物園經過長期研究、追蹤,即使在國外動物園,動物有百分之十到二十的刻板行為,都屬於可以接受的範圍。

動物園深知保育團體反對貓熊進如台灣,盡力打擊申請貓熊來台的計畫,但大貓熊活動力差,多數的時間都在休息睡覺,和其他的熊科動物迥然不同,用熊科動物作比喻非常不恰當。

大貓熊是否到台灣來,動物園會做好最妥當的準備,如果有一天貓熊能來能,動物園決不用貓熊作商品販售,一定會以動物福祉為考量,同時兼顧動物教育的效果和保育的呈現,若無法法對保育教育有貢獻,動物園不會貿然引進,也會尊重農委會專家審核,讓貓熊的引進回歸到專業、科學的角度,對社會更好。

動物園期望熱愛動物人士對動物園批評指教,只要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動物園一定儘可能改善,謝謝大家對動物園的愛護和指教,動物園對動物福利的改善不遺餘力,最近動物園花了二百多萬,進行棕熊展示場的改善工程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