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愛情結晶即將再度報到 維多利亞冠鴿超級賣力

  • 發布機關:臺北市立動物園

臺北市立動物園裡最閃亮的鳥類家族再傳喜訊,維多利亞冠鴿爸爸「威廉」和媽媽「凱特」正在認真孵蛋中,估計再一周左右,雛鳥就將破殼而出。
外型華麗的維多利亞冠鴿,頭上頂著鑲白邊的冠羽,腳上穿著時髦的網襪,是體型最大的鳩鴿科鳥類。自從2013年與臨時同欄舍競爭物種藍冠鴿分開,從生態鳥園搬遷到珍禽區開始,「威廉」和「凱特」每年都順利繁殖。保育員為了讓體型壯碩的維多利亞冠鴿家族生活得更舒適,在進入繁殖期前,還特別將牠們一家5口遷移到面積較大的展示空間團聚。
剛搬到新家時,1歲多的「喬治」雖然還沒成年,也會站在較高的樹枝上示威,但是當真的有「外敵」出現,譬如有較不熟悉的保育員進入欄舍工作時,還是得靠爸爸「威廉」出面,示範真正的防禦技術。
既然搬到新家,依慣例就得重新布置,維多利亞冠鴿打造育雛的鳥巢時,多由公鳥負責把收集的材料帶回家,母鳥則在巢中裝潢擺設。巢位四周的區域都是「威廉」和「凱特」的地盤,如果「喬治」、「安妮」和「夏綠蒂」靠得太近,爸爸、媽媽可是會毫不留情地驅趕追打。
「威廉」和「凱特」24小時輪班孵蛋,但是維多利亞冠鴿的公鳥和母鳥長得一模一樣,從外觀幾乎無法分辨,想要知道現在正在孵蛋的是誰,就得從腳環的顏色來辨認,「威廉」的腳環是白色,而「凱特」是綠色。
維多利亞冠鴿繁殖期一次只產一顆蛋,保育員觀察發現,「威廉」和凱特」從2月29日開始孵蛋,依維多利亞冠鴿28-30天的孵化期估算,大約再一個星期左右,雛鳥就要孵化。
冠鴿是鳩鴿科鳥類中體型較大的,三個種都分布在新幾內亞和附近的島嶼,棲息在低地森林中,通常約2-10隻一起在地面覓食,落果、蝸牛和種子等都是冠鴿的菜單。維多利亞冠鴿的野外棲地因為伐木、棕櫚大量種植、獵捕及貿易的壓力,使得族群數量快速下降,目前野生族群估計約2,500-9,999隻,其中成年可以繁殖的個體約僅1,500-7,000隻。
維多利亞冠鴿
英名:Victoria Crowned Pigeon
學名:Goura Victoria
分布:新幾內亞和附近的島嶼
特徵:兩性外觀類似,體長66-74公分,體重2,384公克。羽冠的末端有白點,整體羽色暗淺灰色,胸部暗紫紅色,翼斑淺灰藍色與端暗紫色。
棲地:生活於沼澤、棕梠林及較乾旱的森林。主要出現在600公尺以下的低海拔森林底層。
食性:以覓食掉落地面層的果實、漿果及種子為主。
繁殖:巢整齊堅固,由葉子、枝條及莖組成,15個月大就能繁殖,一窩下1個蛋。
保育等級:近危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