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美洲木鴨親子團 搞不清孩子誰的

  • 發布機關:臺北市立動物園

春天是臺北市立動物園生態鳥園最熱鬧的季節,不同鳥種或個體,有的忙著求偶或是啣樹枝築巢,有的忙著孵蛋或是育雛。但這陣子最吸睛的,就是15隻先後現身的美洲木鴨寶寶,牠們分別屬於兩個家庭,可是常常會跟錯爸媽,即便看似一家子出游,回程時木鴨寶寶有時會減少個一、兩隻,有時數量反而變得更多。
3月下旬,保育員自己動手加工,將小型攝影機送上高度3公尺左右的美洲木鴨巢箱中,探視今年繁殖季的狀況。巢箱裡可以看到用絨毛覆蓋的鳥蛋,還有正在認真抱蛋的木鴨媽媽,終於4月1日第一窩8隻木鴨寶寶跟著親鳥在水池中現身,4月3日第2窩7隻木鴨寶寶也來報到,讓整個水池頓時熱鬧起來。
美洲木鴨屬於早熟性鳥類,早熟性是指雛鳥在孵化時眼睛就已經張開,全身披覆羽毛,等羽毛乾了木鴨寶寶就有活動能力,能離開鳥巢跟著親鳥四處覓食、活動,也可以下水游泳。
分屬於兩個家庭的15隻美洲木鴨寶寶,通常以親子團形式出現,有時會在水池內自由行,因此發生跟錯隊伍的機率大增。您如果有時間駐足停留,仔細觀察母鴨帶寶寶在水池中移動狀況,每經過一個定點,有時會少幾隻寶寶,有時陣容卻變得更龐大,親鳥們會顧著靠近自己地盤的木鴨寶寶,但究竟是不是親生的似乎也沒那麼重要。好在美洲木鴨是早熟性鳥類,親鳥只負責帶著寶寶們進行基本安全維護,倒不需要個別餵食雛鳥。
美洲木鴨又名林鴛鴦,是分布於北美洲,外型亮眼的野鴨,美洲木鴨在樹洞中繁殖,巢穴通常在離地面30-50呎高的樹洞,雌鳥一窩可產8-14顆卵,孵化期約28-30天,幼鳥孵出後,雌鳥會帶領幼鳥從洞口跳下,跳落地面後,帶至附近的水面覓食。

美洲木鴨小檔案
英名:American Wood Duck
學名:Aix sponsa
分類:鳥綱 雁形目雁鴨科
又名:林鴛鴦、美洲鴛鴦
食性:以橡實、堅果、種子、水生植物的嫩葉為食物
棲地:生活於有樹林圍繞的池塘、沼澤及水流緩慢的河流
繁殖:美洲木鴨在樹洞繁殖,一窩的蛋8-14個,幼鳥孵出後,雌鳥會帶領幼鳥從洞口跳下,跳落地面後,帶至附近的水面覓食
分布:北美及加拿大
體型:體長423-51公分,重482-879公克
保育等級:非保育類野生動物
形態:雄鳥不會誤認。雌鳥類似鴛鴦,但眼周的白斑較長,嘴比較細,上嘴基部朝著眼眉處突出。幼鳥類似雌鳥,但在腹部有褐色的斑駁及條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