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精蛋發育不幸中止 丹頂鶴繁殖再接再勵
- 發布機關:臺北市立動物園
丹頂鶴今年3月生的受精蛋宣告發育終止,臺北市立動物園今天上午將假蛋移除,讓「Big」和「Kika」重新啟動繁殖模式,期望牠們能再接再勵、順利產下第二窩蛋。
今年「Kika」在3月22日跟25日各產下一顆蛋, 30日保育員進行換蛋,將真蛋移置到人工孵化室孵化,初步用燈照蛋的結果,2顆蛋都有受精,其中一顆蛋4月4日就中止發育。4月8日例行檢查另一顆蛋時,血管正常發育,胚胎也會動,到12日檢查時,發現血絲變膜糊,胚胎有漂浮狀況,經過密切地與日本釧路動物園丹頂鶴專家群聯繫,15日古賀公也博士傳來訊息,確定胚胎已經終止發育。
動物園為了瞭解這2顆蛋的發育情形,將蛋打開並對照以雞和鴕鳥為例子的鳥蛋發育圖(蛋的發育總共分46期),發現其中1顆發育到26-27期(相當於雞蛋發育第5天),已經可以看到眼睛,另一顆發育到38期(相當於雞蛋發育第12天),雛鳥已經成型且開始長羽毛,終止發育讓大家都覺得相當惋惜。
動物園2011年開始圈養這對來自日本釧路動物園的丹頂鶴(公鳥:Big;母鳥:Kika),2013年首度觀察到「Kika」的求偶行為,2014年開始漸進式混養,提高「Big」與「Kika」的互動頻率,2015年「Kika」所產下的兩窩蛋都是未受精蛋,2016第一窩蛋則分別在孵蛋中期和後期停止發育。
丹頂鶴今年的繁殖季還沒結束,動物園今天將假蛋取出,讓「Big」和「Kika」調整生理,重新啟動、再次進入繁殖模式。想觀察丹頂鶴的求偶行為,不用出國也有機會看到,動物園呼籲民眾盡量降低音量,避免打擾丹頂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