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梅花鹿媽媽母性爆發 保育員保持安全距離

  • 發布機關:臺北市立動物園

臺北市立動物園梅花鹿家族歡喜添丁,7月18日早上保育員走進梅花鹿展場工作時,草叢中突然竄出一隻梅花鹿寶寶。保育員隨即被一旁護仔心切的鹿媽媽「梅燕」給節節逼退,原來是17日晚上到18日清晨之間,有梅花鹿寶寶誕生了。
18日早晨保育員循例進入梅花鹿的家進行巡視及整理工作,意外撞見出生不久的梅花鹿寶寶,母性堅強的鹿媽媽隨即冷不防衝過來連環踢,保育員見狀趕緊知難而退,先準備好防身工具後,才再次進入展場,觀察梅花鹿寶寶的健康狀況。
新生的梅花鹿寶寶相當機警,找好藏身地點後就安靜地躲著,即使媽媽離開也不會跟著移動,加上展場的植被很茂盛,即使出動3個保育員,在展場內進行地毯式搜索,還是花了10分鐘才找到牠。梅花鹿鹿寶寶坐臥在姑婆芋叢中,一動也不動,眼睛直直盯著前方的動靜,保育員從鹿寶寶後方迅速保定,鹿寶寶頓時放聲呼救,爸爸媽媽也立刻衝過來想要保護鹿寶寶。
新生梅花鹿寶寶頭兩天行動還沒那麼矯健,獸醫師搶時間幫小鹿量體重、植入晶片和剪耳號,這隻公鹿寶寶體重4.9公斤,在確認身分後,隨即放回展場還給爸爸媽媽。
這是「梅燕」的第4個孩子,育幼經驗豐富的「梅燕」,把鹿寶寶照顧得很好,如果保育員工作路線正好逐漸逼近鹿寶寶時,「梅燕」還會搶先一步衝出來,準備要用前腿踢退來者,即便是平常熟悉的保育員,這段育幼關鍵時刻,也一律不准太靠近。
隔壁鄰居「梅珍」也即將生產,下次到動物園的臺灣動物區,仔細往草叢中搜尋,說不定就能找到隱藏版的梅花鹿寶寶。
臺灣梅花鹿小檔案
英名: Formosan sika deer
學名:Cervus nippon taiouanus
分類:哺乳綱 偶蹄目 鹿科 鹿屬 梅花鹿種 臺灣梅花鹿亞種
體型:身長約1.5公尺
食性:草食
特徵:毛色夏季為栗紅色,背部有白斑,冬季則為茶褐色,雌性無角。
生殖:懷孕期平均220-230天,初生幼仔體重平均3.14±0.12公斤
保護現況:野外滅絕
特徵:雄鹿在兩歲時開始長角,每年增加一個分叉,五歲後才停止分叉,當秋季交配的季節來臨時,雄鹿會彼此卡角,以爭取鹿王的地位及與雌鹿交配的權利。每年的十月到次年一月是交配的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