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園加州王蛇—低溫刺激繁殖有成
- 發布機關:臺北市立動物園
- 聯絡人:newsman
動物園加州王蛇—低溫刺激繁殖有成
<臺北市立動物園>
全世界的王蛇屬(Genus Lampropeltis)共有8種王蛇,總計超過50個亞種,是一群體色變異很大的黃頷蛇科蛇類,臺北市立動物園飼育有其中的3種共6個亞種王蛇屬的蛇,今年動物園忙著幫加州王蛇、四爪陸龜和北美鈍尾毒蜥進行「冷刺激」繁殖,其中兩對加州王蛇首度成功繁殖9隻小蛇,目前已經穩定成長到3個月大。
蛇類之王—王蛇
動物園兩棲爬蟲動物館的動物管理員林義堂先生表示,王蛇屬的蛇類會以小型哺乳動物、鳥類、鳥蛋、蛙類、蜥蜴和其他蛇類為食,也會吞食同種類的王蛇,平常都是單獨飼養,要將兩隻王蛇放在一起交配、繁殖,技術上必須非常小心掌握,才不會發生兩條蛇互相吞食的情形。今年二月底在國立台東海洋生物展覽館舉辦爬蟲類特展中,就曾出現一幕王蛇吞食自己尾巴的情形。
王蛇之所以稱王,當然一定有其過"蛇"之處,王蛇本身不具毒性,主要以小型嚙齒類動物和其他蛇類為食,由於牠們具有對抗出血毒液的免疫能力,所以經常以響尾蛇亞科的毒蛇為食。
低溫刺激
動物園今年一月展開加州王蛇繁殖計畫,以每週調降攝氏3度的溫控方式降到攝氏7度,為王蛇模擬原棲地的溫度,讓蛇進行短暫冬眠,溫控1個月後再逐步回溫。而要讓雄、雌王蛇同處一室培養感情是最困難的部分,林義堂表示,王蛇用纏繞獵物的方式捕捉獵物,但求偶時,雄蛇則會順著雌蛇的身體磨蹭,這次「我愛紅娘」的行動,原本讓工作人員非常擔心牠們會互相吞食,沒想到兩對王蛇一見面立刻就配對成功。
掌握繁殖技術動物園表示,加州王蛇是王蛇屬中最普遍的種類,這次繁殖技術的實驗性發展成果,目標是使動物園未來對王蛇的需求將走向自給自足,甚至可以和其他動物園交流,或當原棲息地王蛇族群有需要時能有貢獻,也可將這樣的繁殖技術應用在其他爬蟲類動物身上。
加州王蛇 California Kingsnake
Lampropeltis getulus californiae
分布:美國加州、亞歷桑納州、猶他、內華達州和奧勒岡州、墨西哥
的下加利福尼亞州
棲息地:棲地類型多樣,包含乾燥森林、農地、草地、半沙漠和草原等環境
體長:體長約100-130公分,成體最大可達150公分
分類:爬蟲綱、黃頷蛇科、王蛇屬
食性:以小型哺乳動物、鳥類、鳥蛋、蛙類和蜥蜴為食,也會吃其他的蛇類,包括劇毒的響尾蛇。
型態特徵:是普通王蛇中體色和斑紋變異最多的亞種,同一窩蛋中的加州王蛇可能會孵化出具有橫紋或縱紋的個體。
生殖:王蛇大多在三月至六月間交配,雌性每次可以產下4-20顆橢圓形的蛋,大約2個月可以孵化,剛孵化的幼蛇長約20-30公分,一般需要3年以上才能長為成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