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無尾熊

  • 發布機關:臺北市立動物園

臺北市立動物園11月29日幫無尾熊Empress做袋檢,看到育兒袋內有小寶寶,隨即將Empress放回樹上,持續觀察。
近來天氣涼爽,來臺後一直還沒和大家見面的公無尾熊Flynn,早上偶有機會輪流到戶外曬太陽,第一次到戶外做日光浴時,因為小朋友非常多,大家一看到Flynn都高興的互相通報:「快來看!這裡有無尾熊,牠沒有在睡覺」,庫倫賓動物保護區的無尾熊管理員海地(Heidi)說,看到這麼多興奮的小朋友,無尾熊Flynn顯得有點緊張,一個小時後r結束Flynn第一次的日光浴。
動物園平日不定時的會有解說員在無尾熊館前作「定點解說」,每週四上午11點和週六下午4點,無尾熊管理員親自在無尾熊2館進行一場「Keeper’s talk」,歡迎關心無尾熊的朋友一起來分享。
無尾熊屬於有袋類動物,因缺乏類似哺乳類動物的完整胎盤構造,所以小寶寶無法透過胎盤從母體獲得養分,懷孕25-35天早早就產出。小無尾熊剛生出來時才只有約2 公分、0.5 公克大小(約和一個五元硬幣相當),是典型的「早產兒」,此時幼獸既看不見也不具聽覺,但後肢己可見其雛形,必須靠觸覺從產道爬到母親的育兒袋中,在母親育兒袋中找到乳頭,並在接下來的5-6個月都靠著吸吮母親的乳汁繼續發育。
有袋類動物在快要生產時,母獸會用舌頭整理洩殖腔和育兒袋間,讓尚未發育完全的小寶寶可以順利爬入育兒袋中,這段從產道(泄殖腔)到育兒袋的路程雖短,但對小寶寶是一大考驗。根據澳洲提供的資料指出,無尾熊第一胎的幼兒死亡率高達71%,除感染、意外等因素,無尾熊先天在胎盤發育的劣勢是一大原因。
無尾熊寶寶在母親育兒袋中成長到5 個多月時,需要開始吃一種副食品,也就是母親的軟便(pap),這種軟便含有來自母親盲腸中的半消化狀葉子,裡面有微生物菌落,小無尾熊吃了以後將來就可以消化尤加利葉子,5個月大的無尾熊寶寶會爬至母親的肛門口並舔舐以刺激母親釋出這種副食品。
無尾熊寶寶就像其他有袋類動物的幼獸,牠們經歷了和地球上其他哺乳動物不同的發育過程。因為有袋類動物不具有完整的胎盤維持幼兒在母體內發育,所以懷孕約一個月後便產下未發育完全的幼體,幼體會爬到母親的育兒袋中繼續成長至其發育完成;而一般的哺乳動物(胎盤動物)則沒有育兒袋,幼獸會在母親的子宮內發育完成才被產下。
無尾熊Empress目前住在無尾熊一館,當大家參觀無尾熊時,如果遇到無尾熊們正睡得香甜,請不要敲打玻璃叫醒牠們,因為無尾熊每天有80%的時間,也就是約18-20小時是在休息或睡覺,其他行為只占每天活動的小片斷。
無尾熊小檔案
英名:Koala
學名:Phascolarctos cinereus
分類:哺乳綱 有袋目 無尾熊科
分布:僅產於澳洲
食性:草食,尤加利葉是最喜歡的食物
棲地:尤加利樹林
生殖:2歲性成熟、懷孕期約34-36天、一胎一仔、偶有雙胞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