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太空飛鼠顯神通滑越時空我最勇

  • 發布機關:臺北市立動物園
  • 聯絡人:newsman

夜晚在森林遊樂區小木屋旁的步道漫遊,正想詠嘆大自然星空之美,卻乍見一片像抹布般的黑影在頭頂快速越過,莫非「幽浮」再現??帶著滿心狐疑去請教在地居民,反而引來一陣哄堂大笑,原來只不過是飛鼠在林間的滑行活動罷了。類似經驗不僅是現代版城市鄉巴佬的標準寫照,更是許多關懷生態環境者共通的心路歷程。

台灣的哺乳動物演化史當中,有三位要角屬於松鼠科的滑翔家族,包括全身赤褐色的大赤鼯鼠、從臉到腹部白色的白面鼯鼠和體型較小、毛色土黃的小鼯鼠。除了白面鼯鼠分布較高山區外,其餘二種鼯鼠在海拔400公尺以下的山坡地都留有蹤跡。牠們的身體兩側在前後肢之間有皮膜相聯,撐開來就像方型的風箏,加上毛絨絨的尾巴作平衡。長久以來,牠們就靠這套老天賞賜的標準配備,輕鬆地在林木之間作長距離的滑翔。這類被暱稱為「飛鼠」的動物不僅晝伏夜出,更是典型的葉食者,過去對牠們的研究,多半是為了滿足林相單一化後的災害防治工作,在農委會的保育網站上還特別規劃了飛鼠的保育專輯。

雖然本土飛鼠的活體展示因其個體取得及人工飼養難度較高而推動不易,但為了讓遊客們能夠在近距離觀察到飛鼠的生態,台北市立動物園特別在夜行館二樓的展示區內,佈置出近似林間的環境,讓剛剛通過檢疫,由民眾捐贈而來的西伯利亞小鼯鼠,得以擇良木而棲,或自然展現追滑跑跳的活潑行為。根據初步觀察,展場內的小鼯鼠在熟悉環境後,不僅已懂得利用動物管理員精心挖出的樹洞,更對行為豐富化的措施反應良好,到午後時分,即會四下尋覓管理員刻意暗藏的食物呢。

西伯利亞小鼯鼠
學名:Pteromys volans
英名:Siberian flying squirrel
分類:哺乳綱Mammalia
齧齒目Rodentia
松鼠科Sciuridae
分布:從波羅的海到東西伯利亞、韓國、庫頁島的整個歐亞大陸針葉林帶。
不到20公分的小身軀,配上圓呼呼的大眼睛,像極了可愛的小布偶。成鼠體重約140克,一胎可產2-4隻小貝比。腹部為雪白色,而灰褐色的背毛,因與枝幹顏色相仿,所以提供其在林間活動時良好的保護色。白天棲息於樹洞內,到夜晚才外出覓食。主食為各種水果、嫩芽、昆蟲等。平時多在樹上活動,很少下至地面。在林木間做長距離移動時,會先沿著樹幹爬到較高處,然後再奮力向外一躍,順勢把四肢向四方平伸,將位於身體兩側由皮膚延伸而出的「膜」伸展開,利用氣流進行滑翔動作,而身後那條長而扁平的尾巴,則可用來控制滑行方向,遠遠看去,如同在飛一般,因此民間又習慣將其稱為「飛鼠」。由於林木的砍伐,加上因毛皮柔軟綿密而遭受的大量捕殺,目前野外族群正逐漸減少中。在台灣也有外型和其相似的小鼯鼠,只是數量上要更為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