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龍一籮筐-管理人員也瘋狂
- 發布機關:臺北市立動物園
- 聯絡人:newsman
餵馬吃香腸、拿雞爪給牛吃、老虎吃便當、長臂猿啃雞腿、用石頭丟鴨子、騎象龜、拿強力彈弓打來回走動的動物…,看到這些景象您可能以為是大型遊樂場的遊樂設施,但卻是在臺北市立動物園發生的真實事件。
臺北市立動物園開園九十年來,遇到過許多令動物和工作人員難過的事情,不但造成動物受傷、生病,也讓動物管理員及醫師們傷透腦筋,尤其是再春節連續假期人潮多時,更為嚴重。
屬於變溫動物的鱷魚,不論冬天躲在水中避寒,或是夏天張開嘴巴散熱,多半都是靜止不動,因此鱷魚池最常被當成許願池,除了錢幣以外,磚塊、石頭、木樁、棍子、飲料罐、食物、BB彈等,都在鱷魚身上發現過,有些甚至會留在鱷魚身上好幾天,不但造成環境的髒亂,鱷魚也會破皮留下傷口,還可能造成無法由眼睛看出的內傷。
遊客最喜歡餵食的動物是靈長類動物,聰明的牠們也學會伸手要東西或是拍手引起遊客的注意,人和動物之間不良的互動頻率相當高。動物吃了不適當的零食後,最常發生的狀況是動物食慾降低(可能零食吃多或生病)、腸道阻塞食物排不出來、消化不良、拉肚子、人畜共通傳染病也可能透過食物傳遞、動物之間因搶零食而受傷。
就管理層面來說,非洲區黑猩猩的餵食情況最嚴重,雖然展場的玻璃牆面已經加高展示面,而且也有清楚而醒目的「請勿餵食」標示,但是大家還是空投食物,從掛在圍牆上的食物數量就能了解遊客餵食的情況。零食吃飽了除了健康上的問題外,晚上就不願意回室內欄舍,因此動物管理員無法近距離的觀察動物外觀,也無法從排遺(糞、尿)判斷動物是否健康,戶外展示場上的垃圾、紙屑也無法清理,不但影響動物的身體健康,管理員還被誤會沒有作好環境整理的工作呢。
遊客為了丟零食餵動物,曾有將手腕上的水晶手鐲不慎一起飛出,民眾請管理員幫忙撿的東西還有手機、手提包、鞋子、手錶…,當然大部分的遊客都會聽從勸導,但是動物園還是要呼籲大家,遊園時千萬不要餵食動物,動物園有一個飼料調配中心,有專任的營養師和動物褓母及獸醫師,天天依照每隻動物的現況調整食物,所以「愛牠就不要餵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