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蜻蜓樂園就在動物園

  • 發布機關:臺北市立動物園
  • 聯絡人:newsman

大雨過後,滿天的薄赤蜻蜓告訴大家颱風走了,臺北市立動物園好天氣通常一天可以看到20-30種的蜻蜓,這群會快速移動的蜻蜓吸引許多同好前來觀察,短短的一年半就觀察到69種蜻蜓在動物園出現。

連續第二年「臺北市立動物園內蜻蜓相調查」又增加兩種新記錄--生活在靜水域的聯紋春蜓和溪流型的鉤尾春蜓,讓動物園蜻蜓種類達到69種,快要趕上環境優美且幅員廣大的陽明山國家公園(陽明山書中記載共有76種)。負責動物園蜻蜓相調查的推廣組唐欣潔(研究助理)和動物組陳賜隆(助理研究員)表示:動物園是目前國內唯一調查最密集、發現種類最可觀的地點。當然動物園的環境才是吸引蜻蜓前來的主要原因;剛開放的生態池是利用人為控制、營造適合的環境,隱紋絲蟌在水池開挖後的一個月就出現在生態三角池,且族群相當穩定;舊有的蝴蝶公園也因為昆蟲館硬體工程即將完成而生機處處,不曾在這裡有觀察記錄的三角蜻蜓,今年也從爬蟲館的荷花池擴散到這裡,第二次記錄到的高砂蜻蜓也在蝴蝶公園發現,僅在臺灣南部和東部活動的藍黑蜻蜓七月光臨剛開放的生態池,婀娜多姿的彩裳蜻蜓也出現在爬蟲館前的荷花池,陳賜隆說蜻蜓的種類和族群在動物園裡相當穩定的成長,將來或許可以成為臨近地區的種源庫。

追趕一群低飛的薄翅蜻蜓是很多人的童年回憶。蜻蜓的飛行能力相當好,可以空中定點、快速飛行、迅速轉彎,忽左忽右,小朋友說蜻蜓會使用皮卡丘的快速移動,讓想攻擊牠的敵人打不到牠,唐欣潔則解釋這是因為蜻蜓的前後翅膀是分開運動的,所以可以隨意的改變方向;潛水是另一項特殊才能,溪流最常見的短腹幽蟌可以潛入水中產卵超過100分鐘;而最大型的無霸勾蜓用獨特垂直插秧式的產卵在無人干擾的情況下至少可連續插秧600多次,透過觀察,可以發現許多蜻蜓的有趣記錄。

春夏是大部分蜻蜓最活躍的季節,只要在生機盎然的水池邊稍做停留,不難發現正在保護地盤、驅趕入侵者的雄蜻蜓,或是來產卵的雌蜻蜓;經過唐欣潔和陳賜隆的解說,原來水池是雄蜻蜓的俱樂部,還沒準備好要繁殖下一代的雌蜻蜓通常在附近樹林裡休息,只有當要產卵時才會到水池邊來。動物園除了是蜻蜓樂園,也吸引不少蜻蜓同好前來觀察、拍照和經驗交流分享,蜻蜓迷還會將觀察記錄或拍攝照片透過自然攝影中心網站和大家一同分享與討論,讓相關資訊更加完整。

為了分享觀賞蜻蜓的樂趣,8月29日動物園特別邀請蜻蜓專家-林業試驗所森林保護系的葉文琪先生到動物園和大家談蜻蜓,圖書館也同時推出蜻蜓主題特展,展出與蜻蜓有關的書籍、飾品、文具及童玩等,屆時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前來參加。


經驗分享主題:淺談水邊的精靈 - 蜻蜓
時間:93年8月29日(星期日)上午十點
地點:臺北市立動物園演講廳

備註:
臺灣的蜻蛉有146種(包括4個亞種),動物園到目前已經記錄到69種就佔約48﹪,如果扣除迷蜓、只分布在離島、高山、中南部及東部的種類,動物園內的蜻蜓種類就超過臺灣蜻蛉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