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蛇類特展18日正式開始--小錦蛇來報到
- 發布機關:臺北市立動物園
- 聯絡人:newsman
活潑好奇,不時伸長脖子、張著又大又圓的眼睛四處探索,臺北市立動物園的小錦蛇紛紛來報到,這是動物園第一次發佈新生錦蛇的消息,錦蛇長大後的模樣在兩棲爬蟲動物館18日即將開始的「臺灣蛇類特展」中也都看得到。
七月中陸續孵化的小蛇現在才一個多月大,由於牠們都是肉食性動物,動物保姆單獨把小錦蛇放在飼養箱內與父母分開飼養,防止大蛇吞食小蛇。
錦蛇的求偶過程相當浪漫,公蛇會花好幾天的時間磨蹭母蛇,時而緊貼著身體,時而靠在旁邊保護,如果母蛇接受公蛇,身體會互相纏繞,有時長達一天都維持同一個姿勢,經過約2.5-3個月的懷孕期後約可產下13顆卵。這次生產的蛇媽媽91年在動物園內出生,今年兩歲剛成年,體型還沒有長到最大,所以只產下8顆卵(通常可以產13顆左右),動物保姆以人工方式陸續孵化出7隻小錦蛇。由於錦蛇喜歡吃老鼠、鳥類和鳥蛋,所以兩棲爬蟲館最早的錦蛇是在鳥園鑽進籠舍捕食鳥兒時捉來的。
臺灣錦蛇是性情溫馴的大型蛇類(臺灣大型的蛇類有臭青公、過山刀、南蛇和臺灣錦蛇,成長後體型都可超過200公分),原本在臺灣數量非常普遍的錦蛇,卻因為牠全身都有美麗花紋,加上長度和寬度非常適合製作皮帶,故在日治時期被大量的捕捉加工出口、性情溫馴是人類喜歡飼養的寵物、體型大被人類捕食…,這些都是目前臺灣錦蛇被列為保育類的原因。
因9月11日的豪大雨延期到18日(星期六)開展的「臺灣蛇類特展」,為了讓喜歡蛇的民眾能更了解蛇,開幕當天除蛇類特展外,也在動物園演講廳安排兩場專題演講,9:00-10:00由兩棲爬蟲館館長陳賜隆主講「認識臺灣毒蛇與防範」,10:10-12:00由臺中榮民總醫院毒物科洪東榮主任主講「毒蛇咬傷的急救與治療」;19日(周日)上午10:00-11:00在兩棲爬蟲館特展現場,動物管理員也會帶著活體蛇作解說,歡迎有興趣的朋友來參加。
臺灣錦蛇 特有亞種 保育類
英名:Taiwan Beauty snake, Striped-tailed ratsnake
學名:Elaphe taeniura friesi
分類:爬蟲綱 有鳞目 蛇亞科 黃頷蛇科
體型:大型蛇類,最大全長約220公分,眼睛後方起至頭後方有一明
顯黑色縱帶,故有黑眉錦蛇之稱。
食性:以蛙類、鳥類、鳥蛋、鼠類和其他小型哺乳動物為食。
生殖:卵生,每年5月左右交配,懷孕期2.5-3個月,夏季產卵,每
次產8-16枚卵,孵化期約55-57天,仔蛇約40公分。
分布和習性:臺灣全島中、低海拔山區和平地,樹林、草地、灌叢和
農墾地都可發現,日夜均會活動,但以日間活動為主。
保育原因:人為獵捕、棲地破壞、常有侵入民宅和農村雞舍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