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市立動物園2021年報

2021年報封面
園長的話  


  新冠肺炎像個揮之不去的惡夢,一連兩年擾亂了人類的生活,動物園也深受影響,身為園長,一方面擔憂著遊客或同仁染疫,甚至可能會波及到尚無法取得疫苗接種的園內動物們,另一方面也擔心遊客受本土疫情不願來園而預算歲收減少。在國內疫情進入三級防疫階段時,自5月15日起施行閉園78天,行政人員分流上班,現場照料動物同仁則採兩班制工作,使得同仁照養動物的工作負擔更重,也慶幸園內嚴謹作為讓動物在這艱困的時期都能安然度過。雖是辛苦的一年,但我們在動物保育的專業領域及環境生命教育上從不曾停歇,同仁透過視訊方式參與國際會議與進行國際間的學術交流,教育推廣方面也應用了網站與視訊給予民眾更多不同的教育課程。我必須感謝所有動物園同仁們,因為有他們的努力付出及調整、跟上潮流及應對疫情的變化,我們才有辦法維持步伐,一路在保育教育的專業上穩健的繼續前行。


  疫情的嚴峻提高辦理實體教育活動的風險,雖然園內取消了部分預定的活動,也在加強防疫安全措施下順利辦理「探索兩棲爬蟲的奧秘」、「酷COOL節能屋-三隻小豬來減碳、水來挑戰」、「動物保母講古」、「昆蟲保育小學堂」等多項環境教育課程。本園在閉園期間開發出新型態的網路教學模式,包括針對國小學童的「不可思疫的動物園」營隊課程;與日本生物學家合作針對臺日高中生及社會人士所設計的「臺日高中生生物調查體驗營線上課程」。另將本園110年環保署補(捐)助計畫主題為「動物與牠們的棲息地—SDGs與綠色生活環境教育計畫」部分改為線上辦理,還推出主題特展包含「牛轉乾坤」牛年生肖特展、「蜻豆初開時」蜻蜓特展、「聲音之美生物特展」,以及「寵物終身照護」動物福祉觀念常設展等多項教育特展,並辦理「節水節能設施及雨/中水利用」導覽解說。本園以動物排遺與食餘植物性資材產製腐熟有機質資材(俗稱堆肥),用於園區景觀綠地土壤改善,另跨機關(單位)多元推廣「友善農耕」及「循環農業」等食農教育。致力推廣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與生物多樣性保育概念,連結至民眾個人日常生活中可實踐的綠色消費與行動,提供不同面相且優質的生命教育。


  同仁在動物照護方面克盡已責,持續提供2,400隻以上動物好的生活品質;以本土物種及瀕危物種為繁殖重點,成功育成了穿山甲、石虎、蘭嶼豬、藍腹鷳等重要本土物種;其他珍稀之馬來貘、小貓熊、金剛猩猩、國王企鵝等39種161隻動物;執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救傷計畫,照護77隻野生動物;與國內外各單位交流引進各類群物種59隻。另一方面於國內主(合)辦「野生動物搬運講習」、「中華民國魚類學會論文發表會」、「保育醫學病理研討會」、「野生動物健康照護及醫療臨床討論會議」,以及主辦「2021巨猿照養及健康線上工作坊」等國際會議,並參與多項國際組織之視訊會議,全力發展動物照養、繁殖技術、救傷收容、族群管理等專業技術。


  在動物診療技術方面,持續與臺灣大學等獸醫學院(系所)建教合作,強化臨床醫療、疾病診斷與病理學上的交流及連結,提升動物醫療品質。在疫情稍緩時,邀請學者專家來園指導,包括臺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蘇璧伶教授協助人猿懷孕超音波檢查影像紀錄、黃崇祥獸醫師進行有蹄動物修蹄交流等,並委託臺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進行野生動物人畜共通傳染病原分子監測計畫研究。除與獸醫界的合作外,亦透過與人醫及牙醫的專業交流,加速提升野生動物的診療技術。另以園內專業之獸醫師與儀器設備,支援其他機構野生動物診療工作,包括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水牛移地安置搬運事宜、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低海拔試驗站黑熊野放健檢、花蓮遠雄海洋公園小爪水獺疾病醫療等。


  在此要特別強調的是,我們不只照顧園內的動物,臺灣本土物種的野外保育行動也是重點工作之一。在歐亞水獺域外保育部分,持續金門歐亞水獺圈養保種族群的建立,除展示教育推廣外,亦著重於保育繁殖配對的努力。在域內保育研究部分,本園接受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執行「金門歐亞水獺親緣譜系及族群動態研究」三年計畫進行在地研究調查工作,採集動物排遺以微衛星完成個體鑑識分析及追蹤。此外,運用排遺DNA樣本進行金門水獺食性研究,增加野外歐亞水獺族群生態的瞭解,初步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際期刊 「Ecology and Evolution」中。


  在石虎保育方面,本園擔任域外繁殖研究重鎮,本年成功繁殖出3隻石虎,配對及繁殖過程行為紀錄、幼獸行為發展紀錄及建立荷爾蒙監控流程,初步成果以口頭報告發表於日本「對馬山貓飼育管理檢討會議」及「第28屆東南亞動物園暨水族館協會(South East Asian Zoos Association,下稱SEAZA)年會」視訊會議。3隻新生個體其中2隻投入特生中心進行野放前訓練,為本園首次石虎圈養繁殖個體進入野放系統,1隻留於園內作為保育教育大使,宣傳石虎保育。


  本園多年來致力於中華穿山甲的保育、研究及教育推展事務,具有能穩定照養及繁衍中華穿山甲的專業能力,近年發展穿山甲域外保育衛星族群,以為該物種的存續能分散風險。


  因同仁的專業發揮及與外單位的合作順利,使在保育、教育、服務、環境保護及國際交流上都有亮眼表現,讓我們在2021年獲得多個獎項榮譽,包含榮獲經濟部水利署「節約用水績優單位表揚選拔活動」全國機關組節水達人特優獎、本園「動物小甜園」活動榮獲臺北市政府「110年度田園城市建置成果競賽」特色地景獎;雖然獲獎不是我們努力的目標,但這些表揚是對同仁們努力最好的肯定。


  動物園不僅是遊客旅遊休閒的場域,也肩負著野生動物保育的重擔,一路走來兢兢業業,懷抱著對動物的熱情及保育教育的願景,積極培訓人才建立核心專業能力,對外參與國內外野生動物保育教育事務、發展國際競爭力,從本園已通過歐洲動物園暨水族館協會(European Association ofZoo and Aquaria,下稱EAZA)的審查成為正式會員,證明我們的專業能躋身國際舞臺,近年也順利取得國內動物照養的動物展演許可證,更是肯定所有同仁的努力與付出。但不論疫情如何發展,外部環境如何艱困,未來我們都會持續踏著堅定的腳步前進,繼續發揮動物保育的專業,推廣保育教育,也衷心的期盼能獲得更多夥伴一起前行,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讓我們身處的地球環境能越來越好,打造一個永續發展充滿愛與溫馨的動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