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市立動物園2016年報

Art editor Img
園長的話

審視過去這一年裡,園區遊客量維持在323萬人次,動物園除了滿足遊客遊憩與教育場所的需求外,更肩負著保育與研究的使命。在同仁的齊心努力下,我們在國內外野生動物保育合作、珍稀物種保育繁殖、重大疾病醫療及推展環境教育,展現了亮麗的成果。依據保育繁殖計畫,2016年累計繁殖達40種114隻個體,為園內帶動活潑的生氣;其中,本園首次成功繁殖的非洲野驢及人工孵化的栗喉蜂虎,更為瀕危物種增添生力軍。動物醫療保健除了執行日常之疾病治療,並依計畫落實動物的健康檢查、疾病預防監測及動物防檢疫工作;更持續強化本園人工繁殖等保育研究工作。除此之外,藉由野生動物救傷中心,持續參與本土野生動物醫療、救傷與野放的工作;更透過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協助政府收容查扣之違法走私、獵捕、販售與展示的保育類野生動物,並提供各界收容動物專業技術研習與教育觀摩活動等的解說導覽服務。

在全球對環境保育、生物多樣性維繫的關切意識日益高漲的時刻,積極與國際潮流搭接,引進新的思維,提升本園在環境教育、物種保育的貢獻度與影響力,已刻不容緩。近年來,本園力求於國際交流及專業領域的精進突破,藉由培植園內新一代的核心人力,並集中資源投注於保育重要性較高的物種,以期深化接軌國際專業、參與全球及在地物種的保育工作,進而為動物血緣更新與豐富教育展示效益。在與國內外重要動物園或照養機構合作下,今年順利引入西部大猩猩、雲豹、黑冠松鼠猴等歐洲瀕危物種保育計畫內的物種。更藉由與日本動物園暨水族館協會、泰國皇家動物園協會、新加坡野生動物保存集團、韓國首爾動物園等保持良好互動,持續推動亞洲區域的物種族群管理計畫。2016年更主動爭取於臺北辦理「2016馬達加斯加動植物保育群年會」、「2016亞洲保育醫學會年會」、「巨型草食動物麻醉技術工作坊」、「2016第26屆環境教育學術暨實務交流國際研討會暨第七屆兩岸四地可持續發展教育論壇」等國際會議及相關專業工作坊。並結合日本旭山動物園保育計畫與東南亞動物園暨水族館協會,至沙巴舉辦「2016野生動物臨床醫療訓練營」,致力於東南亞野生動物獸醫之臨床操作技術精進及再教育課程,藉由邀集國內外的專家學者與會交流,落實國際間的保育合作的參與。並透過保育合作協定、合作備忘錄等之簽署,與各界建立長期研究合作關係,分別與日本橫濱動物園、上野動物園於今年簽署了友好協定。

除了野生動物保育的議題之外,本園亦肩負著環境教育的重要任務,今年以融合了多樣性的動物與生態展示主題,計有《猿猴一家親—靈長類特展》、《食在驚奇─兩棲爬蟲覓食特展》、《蛙現三生˙美麗共生—臺北赤蛙保育特展》、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悟、觀、啟、眾、展》特展等多項特展,轉化園區自製有機質堆肥成為運用推廣教育課程—「動物排遺與食餘植物性廢棄資材回收再利用」,並進一步建立園區有機質堆肥產製標準作業程序,確保產出物的品質優良,且符合無毒有機質堆肥的國家規範。

雖然,每天埋首於繁雜的公務,回顧過去的這幾些年,也逐步完成了多項的願景目標。常常勉勵自己,莫忘初衷。在剛進動物園工作時,懷著「讓動物生活的更好」的目標仍未改變!期許自身對生命的熱誠,追求與自然永續共存的信念,支持我帶領所有愛動物園的工作夥伴們,一同繼續努力,繼續打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