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市立動物園2017年報

2017年報封面
園長的話

  在一般人傳統的認知中,動物園的工作每天都能接近動物,又能親近自然生態環境,再加上動物園的新聞,多以可愛、溫馨與感人的資訊呈現,更是吸引了大眾的目光,相對於其他公務機關,這樣的工作性質與環境,總讓外界的夥伴既羡慕又好奇。殊不知,亮麗與新奇的外表下,動物園的經營卻是充滿了挑戰與壓力。無論是來自內部或外部、自然或人為因素的,含括了各領域的面向與課題。從動物的吃喝拉撒睡等維繫生命的基本需求,到面對生老病死的自然節奏等個體問題,延伸至日常照養環境與行為的豐富化、健康醫療和防疫管理與族群擴展的繁殖調度等議題,如何滿足動物的總總需求無一而足。同時,在園區有限的空間環境下,如何將展區內外自然景觀情境充分融合,從「尊重生命,關懷自然」的核心價值出發,以謙卑的心向「生命學習」,推動環境永續經營的實踐,從而轉化成為遊客參觀體驗活動的內涵,創造獨特的感受經驗,潛移默化地啟發民眾,自發的行為改變,一直以來都是我們努力與堅持的經營理念。除此之外,期許同仁們,以跨領域的合作,共同學習與成長、發掘問題、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不僅以提供良好的服務品質為滿足,更要以提升民眾對野生動物的保育教育與環境永續的關注與認知,做為持續努力的目標。

  這一年,由美麗的特有物種-藍腹鷴領軍,拉開《百雞鳴盛世-2017生肖雞年特展》年度教育活動的序幕。年內還陸續推出《螞蟻特展》、《螢火蟲特展》、《生物多樣性與可持續旅遊特展》、《阿部弘士絹印畫展暨今津秀邦攝影展》等,整合了生態研究、藝術創作與環境友善的議題,融合成體驗、學習的保育教育活動。讓民眾由不同的角度,深入淺出的了解動物與環境生態的議題,提升對保育的認知。此外,在推廣與扎根本土野生動物棲地保育的重要性,今年持續結合公民科學家的推廣與臺北赤蛙的保育成果,辦理了「Save The Frogs Day 拯救瀕危青蛙日」、「臺北赤蛙營」等蛙類保育教育活動;更前進到金門,邀請縣府教育處,共同於當地的國小辦理水獺保育課程,以水獺域內保育議題設計在地特色課程,啟動水獺保育的扎根教育,深耕瀕危動物的域內保育教育活動。同時,為了實踐環境永續的目標,降低對環境的衝擊,園區持續以動物排泄物、動物食材廢棄物及景觀植物修整的產出枝條互相混合試行自製有機堆肥;目前已行之多年並逐步穩定產出,今年度共產出樣品342公噸,除了運用於園區景觀維護外,更搭接了巿府「田園城市」的政策;其中,與文山區健康中心合力於社區內推動「動物黃金傳奇-化米田共為蔬香」健康促進課程,更榮獲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健康城市類/健康永續」的創新成果獎。

  面對現今少子化及全臺旅遊業蕭條的情況,本園全體同仁們在106年持續的努力不懈下,仍舊接待了304萬的遊客。回顧這一年在動物展示場的更新上,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改變。新的河馬展館「河馬浴場」在歷經近十年的努力,終於落成,不僅拉近遊客與動物們的距離,更可以提供民眾觀賞到河馬與侏儒河馬水中悠游自在的景象;兒童動物區內新設的狐獴展示場,讓民眾可以近距離地觀察到狐獴家族成員的生活與相處之道;兩處展示場域透過依動物特性及環境營造,能讓遊客更貼近看到動物的外觀及觀察牠們的行為,展示教育效果廣受好評。

  檢視全園的保育繁殖成果,106年累計共繁殖51種223隻的動物個體。同步藉由與國內外野生動物保育機構的友好合作與專業交流,今年突破繁殖瓶頸技術,成功繁殖了鈷藍箭毒蛙,另外黃帶箭毒蛙也成功地跨越保育繁殖的里程碑,讓箭毒蛙可完全變態,上岸生存。無獨有偶的,本園在臺北赤蛙人工照養的族群,不論是成熟個體產卵數量、受精卵孵化率,以及幼蛙育成率等面向的瓶頸,在同仁的努力下,也有大幅的突破,更在雙北合作平臺架構的支持下,首度將人工復育的臺北赤蛙於園內開放式的濕地環境裡進行半野放試驗。在本土物種保育的歷程中,域外族群管理的課題,除了在.歐亞水獺的救傷工作,持續的提供協助外,目前與金門縣政府、金門國家公園,結合在地的NGO組織,一起進行歐亞水獺的域內保育任務,積極展開野外棲地改善,建立在地救傷支援體系等工作,並推動金門周邊地區及臺灣本島水獺族群分布現況調查,蒐集金門水獺的族群分布重要基礎資訊,作為後續建構水獺整體保育策略,確保其族群存續發展的重要參考資料,實踐保育在地物種的行動參與。

  本園長期參與國際金剛猩猩域外與域內保育計畫,於105年由波蘭歐普勒動物園調度來臺的雄性金剛猩猩「迪亞哥」,106年在市長柯文哲、教育局長曾燦金及新光人壽慈善基金會陳彥名副執行長見證下,正式對外開放展示。後續將透過國際保育計畫的參與,支持金剛猩猩族群的繁衍與永續生存。另外,為維持長頸鹿基因多樣性,今年向歐洲動物園暨水族館協會,提出長頸鹿調度種源的需求,期待能透過國際交流增加基因的多樣性。透過野生動物收容中心的運作,今年度協助支援保育類動物查緝案件鑑定,計達10次21種動物;為了協助挽救越南特有種極度瀕危之安南龜,收容中心也參與了全球的保種計畫,成為牠們保種的中途之家,期待越南的自然環境及盜獵問題,有朝一日可以得到具體的改善,再將牠們送回,重返原生原棲地。

  在動物醫療保健方面,有計畫地進行動物的健康檢查及疾病監測預防等工作,並協助政府查緝沒入之保育類動物、國內民眾贈入及國內外動物園間交換的動物,執行必要的檢疫工作,共計有61隻;另外,協助各縣市政府救傷醫療的動物達113隻。面對園區各類野生動物突發性醫療事件的處理,更是深具挑戰。為精進野生動物醫療與動物管理技術,今年於國內辦理了保育醫學病理研討會、野生動物牙科技術工作坊、動物訓練工作坊、野生動物麻醉及繁殖工作坊。

  為了呼應2004年本園辦理「穿山甲族群與棲地存續分析會議」後的努力,以及現今全球對於穿山甲保育議題的關注,並盤點13年來園區投入穿山甲保育研究,穿山甲的處境與面臨的威脅是否有所改變,今年再次辦理「2017整合保育暨穿山甲族群與棲地存續分析」國際研討會。會中針對臺灣穿山甲擬定了新的保育策略、行動方案及對相關單位的建議,期望讓與會者對穿山甲在臺灣的族群與棲地有更進一步的瞭解和實際的保育作為。冀望在未來,每個人都能認同穿山甲的價值,以正確的知識行動,讓人類和穿山甲和平共處。而首度在臺灣辦理的「國際螢火蟲年會」,透過本園昆蟲館培育水生黃緣螢幼蟲多年之經驗與人力投入,在大安、榮星、木柵三座市區公園成功復育螢火蟲,也透過螢火蟲點亮了臺灣的國際能見度。

 最後,還是要感謝同仁們在這一年中的堅持付出與辛勞,也衷心的期盼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我們身處的地球環境,因為我們的付出能越來越好,動物園的努力也能獲得民眾的認同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