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登革熱疫情在臺灣南部持續燃燒,讓全臺都繃緊神經,臺北市立動物園內有許多水域環境,面對疫情自然更不敢掉以輕心。動物園嘗試運用園區內生物多樣性的優勢,遵循生態系統環環相扣的原則,在蚊子喜愛產卵的水域,放入愛吃孑孓的負子蟲,大幅降低登革熱病媒蚊繁衍的機會。
天氣炎熱,今年登革熱疫情也比往年嚴重,為此動物園運用專業知識,祭出克制病媒蚊滋生的新法寶-負子蟲。負子蟲棲息在沒有農藥的濕地、水田等環境,繁衍後代時,負子蟲媽媽會分泌一種膠質,將卵牢牢地「黏」在負子蟲爸爸背上,由負子蟲爸爸保護寶寶們直到孵化。除非遇到危險,負子蟲爸爸不會隨便棄卵,是動物界相當盡責的好爸爸代表!
負子蟲一次最多可以產下100顆左右的卵,孵化時間約一星期,卵在發育過程需要負子蟲爸爸的悉心照顧,因此常可以看到負子蟲爸爸背著卵,時而潛入水中閃避敵人、時而及浮出水面換氣的行為。
在野外想觀察到背著卵的公負子蟲其實並不容易,背著卵的負子蟲遇到威脅時,為了保護背上的卵粒,總是相當機警的在水裡快速移動,躲避至水草中,以降低被天敵盯上的風險,避免被掠食者吃掉。
動物園這次特別請出本土的負子蟲加入消滅孑孓大隊,進駐大門廣場的水生植物盆栽,讓每個小盆栽內都很難滋生病媒蚊的幼蟲。有了這些天然的幫手,民眾更能安心參觀動物園,而不用擔心登革熱的問題。
負子蟲小檔案
英名: Water bug
學名: Sphaerodema rustica
分類:半翅目 負蝽科
體型:體長1.4-1.7cm,體型扁橢圓;前足為鐮刀狀捕捉足,後足為具細毛之游泳足。
棲息環境:濕地
食性:肉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