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紅鶴島上生氣盎然

  • 發布機關:臺北市立動物園
  • 聯絡人:newsman

台北市立動物園鳥園區水禽池裡的大紅鶴家族,今(92)年到目前為止共孵出了三隻小鳥,有九窩的紅鶴爸媽還在努力,歡迎大家來看看這些灰色的小可愛。
大紅鶴從民國七十七年進入動物園飼育展示,到目前已經成功的繁殖出約四十隻。今年紅鶴褓母蔣銘傳看著大紅鶴陸陸續續築巢,有的半途放棄,有的接收繼續使用,最後看到有12個鳥窩在孵卵,到目前已經成功孵化出3隻幼鳥。
大紅鶴的群居性強,通常一大群一起築巢,巢由泥及沙組成,形狀像火山錐般,非常特別;這兩年大紅鶴們選中的繁殖地是在水中的小島,親鳥用嘴慢慢將泥土勾堆成小山丘,然後用腳將最上方踏平準備在上面生蛋;。大紅鶴通常在下過雨、泥土比較鬆軟的時候開始,使用嘴和腳推、挖、堆、整平等築巢方法將特殊的育嬰房給築好,今年有12戶獨棟透天的「土腳厝」坐落在隱蔽安全的紅鶴島上,工作人員為了確定小鳥孵出來了沒有,每天都要定時划船繞小島一週觀察島上的狀況,而個性較緊張的紅鶴在工作人員的船靠近時就會引起一陣騷動,因此蔣銘傳總是小心翼翼的接近並利用機會看一看牠們孵蛋的情形。
最近您如果有空到台北市立動物園的鳥園參觀,您同時可以看見大紅鶴媽媽在如火山錐般的巢上孵蛋,還有領先破殼而出的灰色的小紅鶴呢!請您仔細看,水池裡有三種不一樣的紅鶴喔!鳥園目前有大紅鶴53隻(不包括幼鳥)、智利紅鶴16隻及小紅鶴15隻。

大紅鶴 Greater Flamingo
分布:非洲、南歐、西南亞、加勒比亞地區及加拉巴哥群島
體型:體長120-145公分、重2.1-4.1公斤(體型最大的紅鶴)
特徵:幼鳥灰褐色,前三年的亞成鳥羽色有相當大的變異
棲息地:鹹性潟湖,也會出現在內陸大型鹹性湖泊(在西非會出現在沙岸及沙洲)
食性:水生無脊椎動物,水生植物的種子、藻類、矽藻及腐葉,有時
會吸入泥土來萃取有機物質
動物園以紅鶴粉混在水裡讓紅鶴篩食
紅鶴媽媽會分泌乳汁餵養小鳥,小鳥1-2個月大才會自己進食
繁殖:巢成火山錐狀,頂端有個淺凹,一窩一個蛋(少數有兩個),孵化期28-31天,剛孵化出的大紅鶴幼鳥全身灰褐色,喙是直的,腳呈黑色,外型和成鳥大不相同;一、二歲後羽色才會和成鳥相似,幼鳥要5-6歲才可達性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