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國寶---台灣長鬃山羊

  • 發布機關:臺北市立動物園
  • 聯絡人:newsman

台北市立動物園的長鬃山羊今年成功繁殖了三隻小羊,其中最接近遊客的一對今年生了兩胎,第一胎2月9日誕生取名長廷,第二胎10月7日誕生,因為性別還未確認所以也還沒取名字。

台灣長鬃山羊是本土唯一土生土長的牛科動物(特有亞種); 不論雌雄頭上都有一對向後彎曲的洞角,是用來自衛的武器,山羊會選擇固定樹幹來磨角,另一方面也有標示氣味的功能;腳部和蹄部的構造特別,可以牢牢的踩在石縫之間,所以喜歡在懸崖附近活動,使敵人不易逼近;台北動物園特別為台灣長鬃山羊佈置一片陡坡,這並非要特別為難山羊,而是在野外自然的環境裡,山羊本來就有這種攀岩走壁的功夫;山羊的排便也會成堆排放在固定的地點,往往會累積到數千顆,在野外是很容易觀察到的蹤跡。

長鬃山羊的領域性非常強烈,所以在動物園必須將場地分割成五個區塊才能讓十二隻山羊相安無事,但是山羊們仍然沿著圍籬巡視地盤,並且隔著圍籬打鬥,所以每個區塊的四周都踏出一條明顯的路徑。現在山羊媽媽和大哥較常出現在展場右側隱壁的平台上,山羊爸爸則在四周巡視地盤,而小山羊白天都停留在展場右下方的草叢裡,媽媽偶爾會進去餵奶,小山羊晚間會出來活動(白天在展場可以觀察到小山羊的便便,但是白天小山羊很少出來活動)。有一天山羊們叫了一個上午,原來是管理員聞聲後查看並在活動場抓到一條蛇,所以山羊在憤怒、警戒時會發出叫聲。

山羊媽媽長愛,山羊爸爸長信,山羊大哥長廷,小山羊目前性別還沒確定(如果是雄性三個月左右才能從外觀看出來),所以尚未取名。動物園目前共有12之長鬃山羊,除了一隻是由民眾贈入外,其餘都是在動物園內出生的。

台灣長鬃山羊小檔案
分類:哺乳綱 偶蹄目 牛科
分布:台灣山區
生殖:懷孕期210-240天、一胎一仔
壽命:約13歲
10月7日出生的這隻小山羊,頭幾天都跟著媽媽四處走,10天大時還看到跟著媽媽學吃胡蘿蔔簽,大一點董事後就會躲在安全隱密的草叢裡,偶爾出來活動,山羊媽媽會在高處遠遠的看著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