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蘇迪勒風災倖存 大紅鶴寶寶孵化

  • 發布機關:臺北市立動物園

臺北市立動物園鳥園水禽區的大紅鶴寶寶破殼了,牠是從蘇迪勒颱風襲台後唯一倖存的蛋中孵化,也是今年紅鶴島上第一隻自然孵化的大紅鶴雛鳥。
鳥園水禽區中的大紅鶴,7月進入繁殖旺季,經過熱鬧的自由戀愛配對過程,出雙入對的大紅鶴們開始尋找適合築巢的地點,保育員紀錄到今年共有10對順利產蛋、並展開孵化行動,預估的孵化期約在28-30天。
大紅鶴是群居動物,總是一大群一起築巢,即使吵鬧不休也要擠在一起,巢由泥土構築而成,形狀像個火山錐、也像燃燒過的蠟燭。保育員在繁殖季節來臨前,會特別補充泥土準備讓紅鶴築巢。水禽區去年底重新開放,大紅鶴適應環境後,選擇在水鳥池中的小島上築巢,算算據牠們前一次繁殖,轉眼已有6年之久(最近一次繁殖在2009年)。
大紅鶴用喙推、挖、堆、整平等方法將特殊的巢築得高高的,即使孵蛋期間,親鳥們也會隨時將巢邊的土挖來貼補像蠟燭台狀的鳥巢。由於今年孵蛋期間,正好遇到風強雨急的蘇迪勒颱風過境,大紅鶴的巢幾乎都被水淹沒,親鳥們都只好棄巢,而唯一倖存的這顆蛋,被親鳥下在築得最高的巢內,幸運通過這次颱風的嚴峻考驗。而失去蛋的大紅鶴們有的選擇再接再厲,目前有4對大紅鶴還正在努力孵蛋。
大紅鶴分佈在非洲、西南亞、南歐,剛孵化的大紅鶴幼鳥全身深灰色,喙是直的,外型和成鳥大不相同;1-2歲後羽毛顏色才會和成鳥相似。最近如果有機會到動物園的鳥園參觀,可以看見大紅鶴在高高的泥巢上孵蛋,同時還有機會觀察到灰色毛茸茸的小紅鶴呢!
大紅鶴小檔案
英名:Greater Flamingo
學名:Phoenicopterus ruber
分布:非洲、南歐、西南亞、加勒比亞地區及加拉巴哥群島
體型:體長120-145公分、重2.1-4.1公斤(體型最大的紅鶴)
特徵:幼鳥灰褐色,前三年的亞成鳥羽色有相當大的變異
棲息地:鹹性潟湖,也會出現在內陸大型鹹性湖泊(在西非會出現在沙岸及沙洲)
食性:水生無脊椎動物,水生植物的種子、藻類、矽藻及腐葉,有時會吸入泥土來萃取有機物質。動物園以紅鶴粉混在水裡讓紅鶴篩食。紅鶴媽媽會分泌嗉囊乳餵養小鳥,小鳥1-2個月大才會自己進食。
繁殖:巢成火山錐狀,頂端有個淺凹,一窩一個蛋,幼鳥要5-6歲達性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