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樂園就在動物園
- 發布機關:臺北市立動物園
- 聯絡人:newsman
台北市立動物園自今年農曆年後開始進行園內蜻蜓相調查,經過約五個月的調查加上以前的採集紀錄,目前已經發現六十餘種蜻蜓(接近台灣全部蜻蜓的一半),蜻蜓資源的豐富程度讓人相當興奮。
蜻蜓是非常普遍的一種水生昆蟲,但很少人有機會能仔細的看牠們的長相或是觀察牠們的生長及羽化的情形。動物園由推廣組唐欣潔(研究助理)和動物組陳賜隆博士(助理研究員)組成的推動二人組,從今年二月中旬開始在動物園內每個有水窪的地方觀察蜻蜓活動、養幼蟲、撿水蠆蛻。水蠆的外型變化多,而幫水蠆準備食物也很辛苦,常常要出去撈蝌蚪和小魚。這五個月來推動二人組踏遍動物園每個有水的地方,也意外地發現根據書上記錄目前僅分布在中南部的藍黑蜻蜓和稀有的石垣晏蜓。
中午以前是觀察蜻蜓活動的好時機,大部分的蜻蜓都在這時段特別活躍。有些種類則選擇傍晚出來覓食或夜間羽化。經過觀察發現不是所有的蜻蜓都將卵產在水裏,有些種類如朱黛晏蜓、長鋏晏蜓、倭鋏晏蜓和琉球晏蜓會將卵產在潮濕的泥地上、落葉堆或石縫中,好像牠們有預知下雨的特異功能,有把握牠的後代能夠逢甘霖順利孵化成長;而下雨過後很多蜻蜓都會趕快到水邊產卵,連雨後馬路邊的小積水和公務門的消毒池都可以見到蜻蜓點水,有的蜻蜓甚至會把車窗的反光當成水池,所以也會看到「蜻蜓點窗」的奇景。
由於動物園內的地形缺乏像樣的溪流和瀑布等流水環境,多是池塘型態的靜水環境,所以蜻蜓也以喜歡棲息在靜水域的種類為主。常見的種類有走到哪裡都可以看到的四劍客(霜白蜻蜓、鼎脈蜻蜓、金黃蜻蜓和紫紅蜻蜓);也有平時棲息在流水環境但在園內偶而驚鴻一瞥的種類如海南春蜓、闊腹春蜓和窄胸春蜓。台灣蜻蜓中體型最大型的無霸勾蜓和豆娘中最小型的白粉細蟌在動物園也都看得到。另外,蜻蜓中的紅蜻蜓家族也可發現猩紅蜻蜓、紫紅蜻蜓、焰紅蜻蜓、硃紅蜻蜓等…。
哪些地方可以很容易的觀察到蜻蜓?只要有水的地方都會有蜻蜓在附近飛,猴島和長臂猿島的水池、雨林區的水池、爬蟲館外的荷花池、林旺花園和鳥園水池都可輕易見到蜻蜓蹤跡。到目前為止發現最多蜻蜓種類的地點是生態池(43種),其次是青少年體能鍛鍊場(41種),再來是爬蟲館的荷花池(35種),就連行政大樓前面草地的小水溝都有十多種的蜻蜓生活其中。
到動物園除了可以觀賞展示場內的圈養動物外,也可以趁著春夏蜻蜓最為活躍的季節好好觀察一下水池邊各式各樣蜻蜓和豆娘的活動,看看這些有趣的太陽能蜻蜓隨著太陽的照射而改變展翅的角度和休息的姿勢。只要長有水生植物的水池,就能提供蜻蜓幼蟲生長躲藏的環境,動物園並呼籲大家不要隨意將外來的動物放生到水池—尤其是魚類和淡水龜,都會破壞水池的生態。
備註:1.台灣的蜻蜓有145種(包括4個亞種),動物園發現的63種就佔約43.45﹪,如果扣除只分佈在離島、高山、中南部及東部的種類,動物園內的蜻蜓種類就超過台灣蜻蜓的一半。
2.水蠆:蜻蜓和豆娘的稚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