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複習端午動物知識-「五毒特展」提前亮相

  • 發布機關:臺北市立動物園

臺北市立動物園自明天(6月6日)起,於兩棲爬蟲動物館特展區推出「五毒特展」, 展出期間的每個星期六、日上午11:00–11:30,將由保育員現場解說五毒動物的相關生物知識,展期至7月3日止。

每逢端午節,總有各式各樣的民俗活動可以體驗,其中一項很特別的傳統習俗「 端午避五毒」,動物園也循例推出「五毒特展」應景,讓民眾認識活生生的五毒動物。

民俗中的五毒動物是指毒蛇、蠍子、蟾蜍、蜈蚣和壁虎五種動物,但其實壁虎是沒有毒性的,因此另有一說是以蜘蛛取代壁虎成為五毒。這次「五毒特展」展出的有毒動物包括帝王蠍、墨西哥紅膝頭捕鳥蛛、少棘蜈蚣、龜殼花、黑眶蟾蜍和沒有毒的大壁虎共6種動物。

黑眶蟾蜍的耳後腺和皮膚疣狀突起,會分泌神經性毒素;大家熟悉的毒蛇龜殼花,是臺灣低海拔地區最常見的毒蛇;帝王蠍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蠍子之一;地棲性的墨西哥紅膝頭捕鳥蛛不會結網;少棘蜈蚣在臺灣丘陵及平地分布很廣,至於在臺灣沒有分布的大壁虎,是亞洲體型最大的壁虎,叫聲響亮。保育員照顧這些有毒動物,都要遵循安全守則、份外小心。 從6月6日到7月3日特展期間, 每逢星期六、日上午11:00–11:30,將會有保育員現場解說五毒動物的相關生物知識。

除了「五毒特展」,動物園於端午節假期(6月20-21日),特別加碼推出 以國小學童為對象的 「大家一起慶端午」研習營 ,凡與端午節有特殊連結的民俗 植物 ,不論是驅蟲 、 避邪還是用來包粽子的植物 , 在這次活動中一覽無遺 ,還可以 為自己製作一個動物造型的香包, 課程內容與網路報名方法,請參閱臺北動物園保育網 (http://reg.zoo.gov.tw) ,活動相關問題請洽承辦人鄭小姐,連絡電話29382300轉507。



【五毒小檔案】
* 黑眶蟾蜍: 蟾蜍具有耳後腺和皮膚上有疣狀突起,受到刺激會分泌神經性毒素,可以製作中藥「蟾酥」。
* 龜殼花: 臺灣最低海拔山區和平地最常見的蝮蛇科毒蛇,體長最大可達150公分,夜間活動,以小型哺乳動物、鳥類、蜥蜴和蛙類為食。
* 大壁虎: 壁虎雖然被列為五毒,其實不具任何毒性,壁虎科全世界超過1000種,廣泛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夜行性動物,以節肢動物和小型爬蟲類為主食。展示的大壁虎俗稱蛤蚧,是亞洲體型最大的壁虎,全長可達35公分,生活在樹林和住家附近,會發出響亮的叫聲。
* 帝王蠍: 蠍子具有4對步足,在後腹部最末一節為帶有毒刺的尾節,製造毒液,由毒針釋放毒液。夜行、肉食性。帝王蠍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蠍子之一,全長約20-30公分,生活在非洲西部熱帶雨林底層和草原邊緣,夜間捕食其他節肢動物和小型兩棲爬蟲類。
* 墨西哥紅膝頭捕鳥蛛: 蜘蛛具有4對步足,1對螯肢螯肢特化成毒牙,可將毒液注射到獵物體內。墨西哥紅膝頭捕鳥蛛,生活在墨西哥較乾燥的草原環境。體型較大,身上長毛,經常在恐怖電影中出現。體長5-8公分,地棲性蜘蛛,不會結網。
* 少棘蜈蚣(褐頭蜈蚣): 蜈蚣具有21或23對步足,可分為頭部和軀幹部,頭部有一對觸角,身體第一體節的一對附肢特化為巨大鉤狀的顎肢,顎肢內具有毒腺。夜行、肉食性動物,小型蜈蚣的毒液量少,並不會對人類的安全造成威脅。展示的少棘蜈蚣在臺灣丘陵與平地分布很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