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鏡難重圓,裂蛋可修補」
- 發布機關:臺北市立動物園
動物園裡照養了各種卵生動物,動物媽媽把蛋生下來以後,遇上許多狀況都可能造成蛋的損傷或破裂,胚胎因而無法正常的發育。為了物種及遺傳多樣性的存續,保育員會依照蛋的損壞程度進行評估,並透過驚人的「補蛋」技術,讓「蛋兒」有機會維持生命發展的契機。透過蛋的「檢傷分類」,及三種方式來修補蛋殼,讓寶寶有機會繼續在蛋裡存活。臺北市立動物園有多名「見證龜」,就是因為運用了「補蛋」技術,讓牠們可以順利孵化,並負責把遺傳多樣性延續下去。
當年協助進行龜蛋人工孵化、偏偏遇上蛋殼破損事件的保育員,急中生智將目光所及的膠帶,拿來黏在破掉的蛋殼上,沒想到胚胎很賞臉的繼續在蛋殼裡面發育、並安全孵化,意外開啟了保育員對於「蛋殼修補技術」的學習、研發和精進。經過多年的努力,損壞蛋的孵化率也逐步提高到30-50%。另外,動物園裡有ㄧ些迷糊的動物媽媽,例如其中一隻緬甸星龜媽媽,總把蛋以「四處亂撒」的方式產下,而不產在洞穴內,散落各地的蛋,很容易被踩壞,也無法順利孵化出寶寶。保育員為此祭出了「補蛋技術」,仔細修補破損的蛋殼後,讓胚胎能持續正常發育,而當龜寶寶破殼而出的那一刻,不僅讓保育員充滿了驚喜與欣慰,也驗證生命是多麼有韌性的。
蛋的修補主要就是將破損處完整覆蓋,避免水分過度散失或微生物入侵,讓胚胎有機會繼續健康成長。針對蛋的損傷,保育員會先評估受損程度、並進行級別分類:等級1、蛋殼完整只有表面出現裂痕。等級2、蛋殼破損,內層卵膜完整。等級3、蛋殼與卵膜皆受損,蛋液已溢出。等級1的修補方式就是在裂縫處塗上無毒的指甲油,將裂縫填好填滿。等級2到3的方法,一種是在破損處以石臘膜或高級人工皮貼覆,再以熱熔槍沿著破損處周圍加熱,讓石臘膜黏合在蛋殼上。最後一種則是採「回收蛋殼再利用」,將回收蛋殼清洗乾淨並消毒後,配合無毒指甲油貼於破損處,才算大功告成。
補蛋的程序作業複雜,需要工作人員高度的細心和用心,當保育員看到修補過的蛋在燈光下,胚胎還能持續發育,總有說不出的開心和成就感,這樣的技術更為瀕危的卵生動物帶來新生命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