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非洲區就想比拼鳥園 孵出鴕鳥來比誰大隻

  • 發布機關:臺北市立動物園

鴕鳥寶寶孵化了,由於鴕鳥繁殖季正好遇到大學生暑期實習課程,臺北市立動物園非洲區不讓鳥園專美於前,啟用老舊孵蛋器來孵鴕鳥蛋,讓實習同學們幫忙定時翻蛋、照蛋、測量溫溼度、記錄蛋的重量,順利在8月19日及20日分別孵化出1隻鴕鳥寶寶,在保育員的接手照料下,正平安快速的成長中。
鴕鳥媽媽「鴕夏」今年繁殖季陸續生了不下50顆蛋,但是因為自己孵蛋技巧不是很好,有時下雨遭淋濕、有時不慎踢破。為了強化實務訓練,保育員挑選了4顆鴕鳥蛋,剛好塞滿舊型孵蛋器的空間,由實習同學每天負責翻轉,確保鴕鳥蛋受熱均衡,透過照蛋檢查了解發育情形,記錄孵蛋環境的溫濕度及蛋的重量變化,經過長達44天,順利孵出第1隻「啾啾」,隔天再孵出「咪咪」。
鴕鳥是早熟性的鳥類,孵化後沒多久就能自行活動、覓食,剛孵化時體重就約1公斤、身高也逼近30公分,站立時搖搖晃晃,走路偶爾也會翻倒。保育員每天除了餵食、記錄身高、體重變化,還會抽空帶牠們到戶外曬太陽,好吸收充足的維生素D。
鴕鳥實行一雄多雌制,雄鳥求偶時,有很明顯的誇耀行為,把翅膀有節奏地展開左右搖擺,會發出低沉的叫聲。雌鳥約3-4天生一顆蛋,雌雄輪流孵蛋,黑色羽毛的雄鴕鳥輪夜班,小鴕鳥約45天孵化,身上羽毛一乾就能自己活動,孵化後的鴕鳥寶寶以每個月身高增加30公分的速度生長,1個月大就能以每小時50-60公里的速度奔跑,但在3月齡以前都是危險期,要隨時注意體重的變化,生長太快還容易引起叉腳症。
鴕鳥蛋是世界上最大的鳥蛋,因為鴕鳥並不需要動物園進行保育繁殖,「鴕夏」生下來的鴕鳥蛋都被做成水煮蛋,以補充其他動物的蛋白質等營養,在禽流感爆發的敏感時期,「鴕夏」意外扮演了動物園內重要的蛋類生產者。
鴕鳥小檔案
英名:Ostrich
學名:Struthio camelus
體型 :公鳥210-275公分、體重100-156公斤,母鳥175-190公分、體重90-110公斤
壽命:約40年
棲息環境:半乾旱平原和林地
食性:雜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