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仲夏夜動物狂響曲-聲音之美特展開幕】、【二寶成長日記:大貓熊寶寶雌雄難辨?判斷性別眼力大考驗!】

  • 發布機關:臺北市立動物園

「蟬嘶、蟲鳴、鳥叫、猴吼……」您曾仔細聆聽過動物的叫聲嗎?牠們是如何發出聲音呢?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與臺北市立動物園於109年8月1日(本週六),在臺北市立動物園教育中心舉辦《聲音之美生物特展》開幕活動,本特展將展至109年12月20日(星期日)。這是結合科學與藝術的生物特展,精選臺灣8種生物,以聲音之美為主題,融合視覺及音樂藝術,建置互動體驗、內容豐富的特展,歡迎大家一起來發掘生物發聲的科學原理與樣態。
《聲音之美生物特展》是結合科學與藝術的生物特展,精選臺灣8種生物,包括臺灣獼猴、臺灣騷蟴、五色鳥、領角鴞、臺灣熊蟬、中華白海豚、歐亞水獺及翡翠樹蛙,以聲音之美為主題,結合科學與藝術教育,符應12年國教跨領域統整理念,由臺北市國教輔導團的團隊共同合作,研發探究8種動物聲音及發聲原理的體驗活動,並融合視覺及音樂藝術,建置互動體驗的精緻特展。從生活情境出發,讓民眾透過耳朵來聆聽大自然的聲音,用眼睛來觀察生物發聲的特性,並動手來體驗生物發聲的科學原理與樣態。
本特展結合臺北市立動物園豐富的野生動物典藏資源,民眾除了參觀特展,亦能近距離親眼觀察園區內臺灣本土生物的特徵,親耳聆聽動物叫聲,欣賞生物型態及聲音之美,進而理解生物多樣性概念,關懷生態環境保育的議題。
為了涵養科學探究與藝術創作精神,《聲音之美生物特展》於展出約5個月的期間內,每個月都會辦理1梯次,共有5梯次10場次的亮點講堂,講堂涵蓋「知了!知瞭?知」、「美妙的鳥歌聲」、「呱呱叫,夜晚聲音我最大!」、「叩叩叩,你是誰?」、「動物藝起狂響趣」等主題,講堂內容精彩豐富,從運用特展生物知識以實地探究生活中的科學,還有融合音樂律動的課程。此外,也將辦理「動物製皂機」及「可愛拼布教學工作坊」。亮點講堂及工作坊採活動前一週開放網路報名,名額有限,額滿為止。
今年《聲音之美生物特展》更與國際知名動物星球頻道合作,邀請全球最多元線上動物知識教育平台「動物檢定」入駐特展,期間將舉辦10場「動物檢定」爭霸賽,歡迎民眾現場來挑戰,答對了還有機會獲得動物星球頻道限量贈品喔!『動物檢定』將各種動物行為及外表特色,轉化成一題一題有趣的影片知識問答,以尋找動物知識王的遊戲方式吸引民眾主動學習,滿足你我對動物的無窮好奇心!
【二寶成長日記:大貓熊寶寶雌雄難辨?判斷性別眼力大考驗!】
大貓熊寶寶在剛出生的時候,性別特徵並不明顯,只能透過生殖器到肛門口的距離,和生殖器的外部形狀才能稍稍辨別。若以生殖器到肛門口的距離差異來判斷雌雄大貓熊,雄性大貓熊兩者的距離是雌熊的兩倍長,但是這種相對比較的方式很容易造成混淆,因此還可以藉由生殖器的形狀來區別。
大貓熊不同於非洲野驢,長頸鹿等草食性哺乳類動物,一誕生就能輕易由生殖器外觀區分雌雄,但其實動物界內雌雄難辨的情況並不在少數,像是住在兒童動物區的狐獴,剛出生時也和大貓熊一樣,只能勉強用生殖器到肛門口的距離來判斷性別;位於非洲動物區的白頸狐猴,即使在成年之後,依舊難以由外觀來辨識,因為雌性白頸狐猴在腹部下方有「偽陰莖」的構造,只能等性成熟後,從是否有睪丸做出區別。
雌性大貓熊寶寶的生殖器形狀是內凹的倒V字型(「ʌ」),而雄性則是尚未發育成熟的陰莖微微突出,隱約能看到像圓點一般的構造,未來會發育成陰莖。至於雄性大貓熊的睪丸在二十日齡之後,可以在鼠蹊部摸到顆粒感,待成長到兩、三歲後,雄性大貓熊的睪丸才會落到陰囊內。例如大貓熊「團團」剛加入臺北市立動物園的時候,保育員觀察到「團團」只有一側睪丸,在保育員細心按摩、護理下,另外一側的睪丸才順利進入陰囊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