佈置一個動物喜歡的家
- 發布機關:臺北市立動物園
- 聯絡人:newsman
走近兩棲爬蟲動物館,第一個遇到叫聲響亮的動物是住在雨林底層的金曼蛙,動物褓母楊志平運用巧思為牠營造類似野外的棲息環境,在動物園裏也有繁殖成長到蝌蚪的紀錄。
全身橘子色分布於非洲馬達加斯加島東部森林中的金曼蛙,通常只出現
在不受干擾的雨林中,棲息海拔高度不超過900公尺,主要在森林底層活動。由於金曼蛙體型嬌小(約2-2.6公分)且個性羞澀,志平花了許多巧思為牠佈置像雨林底層的棲息環境。因為金曼蛙會將卵產在落葉、原木或蘚苔之下,待卵孵化成蝌蚪後,再隨著雨水落入附近的水裡,因此志平營造一個小小的水漥,並在生態箱頂加設定時噴霧灑水設施(必須隨著植栽調整噴霧氣的方向)模擬自然降雨的情況,使生態箱內能夠維持相當程度的濕度。金曼蛙搬進這個生態箱後,頻頻發出類似夏天夜晚螽蟖聲音,看起來金曼蛙非常喜歡志平為牠們佈置的新家,在動物園也曾有繁殖的紀錄,可惜只養到蝌蚪的階段就沒有再進化變成金曼蛙。
顏色像西瓜的東方鈴蟾,體型小而扁平(體長3-5公分),翠綠色的背部上有不規則的黑色斑點,腹部是紅色或橘紅色,四隻趾端是紅色,看起來真像一塊小西瓜。生態箱中的15隻東方鈴蟾都是在動物園裏繁殖的第二代,淺黃色的腹部還沒變成紅色,可能是還沒有成年的關係(動物園內第一次繁殖,還在觀察中)。
同樣屬於兩棲類動物的東方蠑嫄,和青蛙最大的差別就是牠們有一條尾巴。體型嬌小的東方蠑螈生活在低海拔山區的池塘、水溝、沼澤和水田等靜止水域或水流緩慢的溪流,看志平為牠們佈置的小溪流生活環境,讓人都想進去泡泡水呢!想看看動物褓母平常都是怎麼為動物營造一個居住的環境嗎?明天爬蟲館開幕當天志平和林義堂將在兩棲爬蟲館裏的視聽教室為大家示範生態箱的佈置,千萬別錯過喔!
金曼蛙 Golden mantella
分布:非洲的馬達加斯加東部
棲息地:潮濕溫暖的森林底層,長滿苔蘚或草地的沼澤環境
體長:2-3公分
習性:日行性
食性:節肢動物
東方鈴蟾 Oriental fire-bellied toad
分布:亞洲東部的俄羅斯東部沿海、中國東北部、朝鮮半島和濟州島
棲息地:近海岸的平地和山區的溪流、水溝、草叢和沼澤附近
體長:3-5公分
習性:全日活動
食性:節肢動物、蠕蟲
東方蠑螈 Oriental fire-bellied newt
分布:東亞的中國中部和東部
棲息地:低海拔山區的池塘、水溝、沼澤、水田等靜止水域或水流緩慢的溪流
體長:6-9.5公分
習性:日行性
食性:節肢動物、環節動物、魚類、兩棲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