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動物園溼地生態園明天(20日)正式開幕,活動從上午九點半到下午三點,歡迎大家一起來親近水並了解溼地的功能。
溼地生態園是動、植物的樂園也是小朋友觀察動物的好地方,自從即將開放的訊息經過媒體批露後立即引起熱烈迴響,有民眾打電話請動物園提供意見協助社區規畫溼地生態池,預約參觀生態園的電話也響個不停。 明天動物園透過「溼地是什麼」、「溼地保護最快」、「做一個自己的生態箱」、「水水大地的保衛者」四個駐站活動,及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提供「認識溼地對人類的重要」、「溼地與有機米、有機水生植物的關係」、「有機是有生機」三個活動介紹,讓大家透過各種遊戲及試吃來自溼地的有機米食,認識溼地與我們的關聯和面臨的危機及我們可以做的溼地保育行動。
活動目的是希望讓大家了解溼地對人類的意義及保育溼地應該從日常生活做起。20日開幕當天想參觀生態池者請先至大門廣場園遊會服務臺登記參觀導覽的時間;以後每週五溼地教學日的導覽服務,則須先用電話預約,預約導覽專線29382300轉501陳小姐,或email到tgx06@zoo.gov.tw,註明日期和參觀人數並留下聯絡人的姓名和電話。
**濕地承接的水,會慢慢滲入地下,所以是地下水的重要補充口,臺
灣目前到處都有地層下陷的問題,只有桃園地區沒有這個問題,就 是因為桃園現在仍有許多埤塘,可以大量補充地下水。原本臺灣到處可見的水田,也可以補充地下水,但是現在許多農地都旱化,改種其他作物,補充地下水的功能就沒有水田那麼好了。如果海邊的濕地消失了,那個地區的地下水補充會被海水取代,造成海水入侵地下水層,使地下土層鹹化,海水也會沿河道入侵四周土壤,使地表的土壤也鹹化。濕地裡面的水生植物和爛泥,可以吸附重金屬和過濾水質,因此人工濕地,也被當作污水處理的好方法。濕地的生產力,可說是地球上最豐富的地區,根據生態學家尤金.歐頓(E.Odum)的估算,濕地的總生產量是一般肥沃田地的二倍半到四倍。還有別忘了,小時候,夏夜此起彼落的蛙鳴,小水溝旁點點亮光的螢火蟲、田中滑溜的泥鰍、海邊跑來跑去的螃蟹,為我們的童年帶來許多的歡樂,這是現在物質文明無法取代的美好經驗。
**臺大農工系副教授吳富春與雲林農田水利會合作研究,發現水田調節氣候功能顯著,每一公頃的水田修耕時蓄水有相當兩千六百臺一般五坪家用冷氣機的冷房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