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山舊園1914-1986年大事紀
日期 1914-1986年大事紀要 1914/04/05 日本人大江氏在臺北圓山公園創設小型私人動物園。 1915/05 日本政府臺北廳為紀念大正天皇即位乃收購官營,重新整頓。 1916/04/20 公設動物園開幕。 1921 移交臺北市役所管理,定名「臺北市動物園」。 1922/08/30 轟動的新聞,動物園大蟒蛇吞鄰柵小猩猩。 1926 自日商馬場弘購入大象「瑪小姐」,時6歲,是臺北動物園的第一頭大象。動物園自1930年起每年舉行動物慰靈祭,瑪小姐擔任動物代表負責參拜。 1933/04/14 總督府拆除欽差行臺(昔稱布政使司衙門),部分廳舍遷至動物園,本日大致完工,戰後因颱風傾圮已不存在。 1934/04/20 市役所購入鄰近土地,設置附屬於動物園之「兒童遊園地」(兒童遊樂場),本日正式開放。 1941/02/01 發行動物園寫真帖,封面為當時著名的動物人猿「一郎君」。 1945/03/03 槍殺獅子兩頭,預防遭空襲時欄舍可能毀損而逸出傷人。 1946/02/02 戰後動物園由臺北市政府接管,本日重新開放。 1949/07/27 母象「瑪小姐」死亡,大型動物更形稀少。 1950 今年起每逢星期假日定期安排動物表演。 1951/07/29 吳三連市長主持動物慰靈祭及展覽會,學者狗「小美麗」代表全體動物主祭。 1952/02/29 與泰國訂購動物一批中之象、豹、熊運達,四歲母象即為「馬蘭」。 1953/12 新建獸醫室一棟。 1954/10/30 大象「林旺」入園。 1955/11 新建猴丘一座。 1955/05/06 舉行創立40年間死亡動物慰靈祭。 1956/12/25 擴建園門一座。 1957/08 蔡清枝技術員接任管理員,9月管理員改稱主任(即園長)。 1961/02/27 海狗檻啟用(鹽水池)。 1961/05/08 定名「臺北市立動物園」,隸教育局。 1965 完成熊自然欄舍第一期工程。 1966/05/04 母獅阿蘭產子,一胎二仔,因缺奶5/8報紙報導徵乳娘,成為一段有趣的新聞。 1967 年度內動用經費3,342,000元興建綜合大樓、辦公室及擴大現代化淡、海水水族館、標本室、新建企鵝檻舍、整修七休息亭、增建瞭望臺、改善全園給水設備及改建公廁。 1967/10/23 委託中央信託局向日本購長頸鹿一對。 1970/04/01 合併兒童樂園,曾光偉園長到任(1970/04 - 1973/06)。 1973/06/06 王光平園長到任(1973/06 - 1992/12)。 1974/07/24 因圓山舊址受地理環境限制,已難發揮現代化動物園的功能和效果,市政會議本日通過於木柵頭廷里山區建新動物園。遷建雖定案,惟其後又數經波折,直至十二年後始搬遷新址。 1974/08/06 張豐緒市長決定不標售鹿茸。前此為預防鹿隻打架受傷,每年均會鋸鹿角、標售鹿茸,為市府賺外快。經人提出討論,觀光局建議保持動物原貌,勿鋸鹿角。此乃關心圈養野生動物福祉的第一步。 1975 拆除進門山坡原駐軍營舍兩棟,擴建為沙漠區動物欄,飼駱駝、野牛、鴕鳥、斑馬等。 1975/09/15 虎妞一胎產四虎娃,徵求命名一個月,2,000餘封選出:虎威、虎娃、虎勇。 1976/05/26 購買河馬一對,為開園首次引進。 1976/12/25 美莫巴克學院贈送獅群,送給高雄臺北兩市。 1977 新建長頸鹿檻舍、狒狒檻舍、鱷魚檻舍、獅子園各一處及涼亭4座。 1980/03/01 門票調整:全票由2元調高為5元,半票由1元調高為3元。 1981/01 動物園雜誌創刊(季刊)。 1981/02/05 增建兒童動物區開放。 1982/04/04 動物園服務隊成立,是動物園推廣教育功能的生力軍,開國內社教機構志工團隊之首例。 1983/10/30 首次舉辦「大象林旺慶生活動」,推估66歲;此後幾乎年年辦理,動物園亦藉此推出不少有關動物的解說活動。 1984 墾丁國家公園進行梅花鹿復育計畫,由動物園提供野放的種源。 1986/08/15 圓山舊址關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