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長鼻浣熊媽媽樂

  • 發布機關:臺北市立動物園


臺北市立動物園一對長鼻浣熊,今年3月23日一口氣生下5隻小浣熊,在浣熊媽媽細心的照顧下,每隻都相當活潑。5-6月每週日上午10時45分,動物保育員在兒童動物區長鼻浣熊的展場前,享長鼻浣熊的育兒經。

3月中旬動物保育員觀察到長鼻浣熊媽媽「浣心」的乳房腫脹、即將臨盆,因此悉心布置產房,讓媽媽安心的生育寶寶。保育員提供乾草、桑枝和青牧草給長鼻浣熊當築巢的材料,「浣心」媽媽用乾草打底,鋪上柔軟的青牧草,再用桑樹枝條當巢的支架,除了堅固整個窩巢還可以防止小寶寶掉出來,一週後(3月23日)5隻小浣熊於清晨誕生。

小浣熊出生後約5日齡張開眼睛、12日齡學會站立,1個月大的小浣熊已經相當活潑。下午2點多是開飯時間,看到5隻小浣熊跑出巢箱,在地面、樹枝間跑來跑去,媽媽走到哪,5隻小寶寶就跟到哪。小浣熊有時會將媽媽的背當做跳板跳到樹幹上;媽媽也會寓教於樂和小浣熊互動。「 浣心」是個很盡責的媽媽,休息時間到,媽媽會用鼻子趕小浣熊回家,在巢中發出聲音要小寶寶安靜下來睡午覺。有一次發現少了一個寶貝,就馬上衝出巢箱呼叫,那個還在專心探索的小浣熊聽到媽媽的聲音,才從地面半跳半爬的準備歸隊,媽媽也立刻將牠叼回巢箱。


2008年加入臺北動物園的長鼻浣熊,2009年第一次生產,可能是「浣心」第一次當媽媽比較緊張、敏感,生產隔天即發現有5隻夭折,唯一倖存的「小不點」交由人工哺育。2010年「浣心」自己成功的哺育帶大2個兒子;今年一口氣生5個寶寶,小浣熊已經會爬樹玩耍,下午2點多吃飯時間好不熱鬧,吃飽飯後稍微活動筋骨,接著媽媽一聲令下,一個個乖乖的回家睡午覺。


長鼻浣熊分布在南美洲熱帶地區,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厄瓜多到烏拉圭及阿根廷北部2500公尺以下的山地。有微微上翹的靈活長鼻子,可以在落葉或碎石堆中翻找食物,腳爪和前肢十分強壯,擅長於爬樹和挖掘朽木下的食物,環紋狀的尾巴有平衡作用,長相完全不同於北美浣熊,也沒有將食物拿到水裡浸泡搓揉的習性。


長鼻浣熊小檔案
英名:South American coati
學名:Nasua nasua
分布:在南美洲熱帶地區,從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到烏拉圭及阿根廷北部。此外,安第斯山脈東西兩側2,500公尺以下山麓也可發現牠們的蹤跡。
食性:雜食,以水果和無脊椎動物等為主食,包含棕櫚樹、雞蛋、甲蟲幼蟲、蝎子、蜈蚣、蜘蛛、螞蟻、白蟻、蜥蜴、小型哺乳動物、囓齒動物等。
分類:哺乳綱、食肉目、浣熊科、長鼻浣熊屬
體型:體長73-136公分、體重3-6公斤
生殖:懷孕期74-77天、一胎3-7仔,約2歲性成熟
壽命:野外約7-8歲
習性:日行性,大多在樹上活動,且花大部分時間尋找食物,牠們狹窄的頭部有著瘦長且微微上翹的靈活長鼻子,可以在落葉或碎石堆中翻找食物,鼻子能自由轉動,時常伸直或彎曲鼻子掘土覓食。
保育等級:Lower Risk Least Concern低風險少受關注,在烏拉圭境內受到華盛頓公約附錄三的保護,但在世界其他地區並未受到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