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誰在爬蟲館最「鱷形鱷狀」?円山動物園揚子鱷登場

  • 發布機關:臺北市立動物園

經過跨國、跨機構的聯繫與努力,睽違數十年的揚子鱷,再度現身臺北市立動物園。3隻來自日本北海道圓山動物園的揚子鱷,順利通過檢疫流程,今天起正式和大家在兩棲爬蟲動物館見面,動物園邀請你來和保育員挑戰,看誰最了解「鱷形鱷狀」。
剛到新家的揚子鱷,平常幾乎動都不動,也不會在保育員面前吃東西,雖然臺北動物園不是第一次飼養揚子鱷,但對多數遊客來說,卻很可能是第一次接觸到的動物。動物園特別設計遊戲,包括最有吸引力的保育員講古「Keeper’s talk」、拼圖認識「鱷形鱷狀」、闖關遊戲「我好鱷知識王」、9-10月的週日在兩棲爬蟲動物館史奈克的窩定時推出遊戲,讓參加者挑戰自己的鱷魚知識。
根據日治時期台灣日日新報的報導,臺北動物園在20世紀時就曾經飼養過揚子鱷,並且在1924年第一次產下16枚卵。當時動物園飼育鱷魚單純是觀賞功能,1932年產下18枚卵,交給雞和鴨代孵,結果都未順利孵化,以現在對爬蟲動物孵卵知識來看,請雞、鴨孵一定不會成功,因為鳥類孵蛋時會不時翻蛋,但爬蟲動物的卵在孵化過程是不能轉動的。直到1933年終於成功孵化揚子鱷小鱷魚,這也是臺北動物園最早孵化鱷魚的紀錄,也是全世界第一次人工孵化揚子鱷的紀錄。
揚子鱷生活在長江中下游的沼澤及湖泊等淡水水域,以水生的無脊椎動物及魚類為主食,在人類進駐長江流域後,因棲息地流失、破碎化、環境改變、農業發展與人類獵捕等問題,揚子鱷正面臨著生存危機,其中許多直接或間接和人類的活動有關,這些因素造成了牠們的野外族群數量下降,長久下來也連帶著影響了當地生態環境的食物鏈,據估計野生族群數量不到200隻,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其列為極危物種。
「揚子鱷」銳利雙眼、具有滿口利牙的大嘴巴和呈暗灰色的外觀,對許多人來說也許不是那麼的討喜,但牠們在生態系中可是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當環境裡缺少了這些屬於食物鏈中的高階掠食者,很有可能會讓這區域的生態平衡受到破壞,造成更多的生態問題。歡迎你到臺北動物園,認識這種來自中國的「龍」喔!
另外動物園每天都量產的動物糞便,一個月可以產生60萬公斤,這麼多的糞便到哪裡去了,動物園舉辦「黃金傳奇」體驗營,教你如何點糞成金,活動訊息請瀏覽臺北動物園機關網http://goo.gl/xka5Nc。
揚子鱷小檔案
英名:Chinese Alligator
學名:Alligator sinensis
分類:爬蟲綱 鱷目 短吻鱷科
分布:中國長江中下游流域
棲息環境:沼澤、池塘、湖泊等淡水水域
食性:以水生無脊椎動物及魚類為主,也會捕捉鳥類或小型囓齒動物
體型:平均體長150公分、體重40-60公斤
繁殖:繁殖季在7-8月,一次可產10-50顆卵
保育等級:IUCN極危CR (Critically Endang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