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111-08-25

    • 野生動物具有隱蔽特性。動物在其棲地都可能有天敵或捕食的對象,彼此都希望對方不要直接看到自己,因此會躲到隱蔽處如草樹叢、岩石壁、低窪區等。對陌生的物種或個體接近也比較敏感而躲藏在展示場不易發現的角落。
    • 動物展示的時間與其實際生物活動時間有落差。許多動物主要是晨昏或是夜間活動,因此在白天的展示場不易看見。許多媒體將動物每日較活躍的一小段時間剪輯成數秒或數分鐘的影片,比較下也是常讓一般公眾誤解不容易看到動物的原因之一。
    • 動物需要休息,沒有必要的活動不易在日常生活中出現,除非有非必要的外力刺激。動物活動會耗費其能量,為了其自身的利益(滿足生理能量所需、提昇壽命、繁衍後代等),自然環境中還要備能逃避天敵或捕捉獵物,在一日的生活中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隱蔽處或利用保護色休息,不希望被打擾,因此而看不到動物。
    • 有時因管理上的需求我們會暫時將動物隔離出展場而看不到動物。例如某些個體需要在安靜的環境下準備配對繁殖或懷孕,或是年老需要加強保護治療的個體,會移到非展示區讓保育員或與獸醫能做更好的管理與醫療。
    • 綜合上述因素再加上展示區大動物個體小且分散或屬獨居型特性的動物也較不易看到。

    • 111-08-24

    動物園基於防疫不直接收容寵物(包含家禽),依規定也不收容保育及非保育類的動物,惟在正常流程並經動物園評估可行後送至動物園,經檢疫合格後,於適當之展區展示。


    若發現野生動物,請主動通報相關單位,動物保護處將主動協調通知轄區消防局派員前往救援與暫時收容照顧。若為保育類野生動物,將俟動物生理健康狀態決定是否適宜野放,或後送至公民營野生動物收容中心進行長期收容。


    通報專線:

    • 平常日:(02)87897158
    • 例假日:(02)87897131

    洽詢單位:

    • 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外縣市請撥(02)27208889
    • 野鳥協會(02)23255084、(02)23259190

    • 111-08-21

    • 加強提供圈養動物的基本五大自由
      • 免於饑渴的自由
      • 免於不適
      • 免於痛苦、傷害或疾病的自由
      • 表達正常行為的自由
      • 免於恐懼和痛苦
    • 加強動物日常活動的觀察與紀錄
    • 加強與獸醫的聯繫與健康檢查
    • 適當的安排或驅使動物活動延緩肌少症的發生時間

    • 111-08-13

    • 換季時會有的現象
    • 可能因蛋白質缺乏,不足以提供毛髮生長;或是有助於毛皮之營養素,維生素A、E、C、生物素、鋅、銅等缺乏;或是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Omega-3 (α-次亞麻油酸 ALA) 缺乏。
    • 可能因刻板行為、年齡或病理問題
    • 常需配合上述各種可能探討出問題的成因,做進一步的分析。

    • 111-08-10

    • 動物行為有某些表現,如重複一成不變的動作,這些表現出現頻率高且沒有明顯的功能目標,我們認知這可能是刻版行為。
    • 這種行為尤其在圈養的動物中比較常見,動物在自然界中的天性逐漸消失或者不能完全表達,這時候就會出現刻板行為,如大象搖頭晃腦,虎的來回踱步,重複無目的性的行為。
    • 主要原因是缺乏配合其各種自然習性之圈養環境與方法提供動物生理與心理的需求。野生動物圈養在動物園可以增加其避免在野外所受到的攻擊或較惡劣天候的影響,從而減少其身心之負擔,然而動物管理員每天定時飼養,同樣的食物,同樣的時間,同樣的食量。動物不能像在自然中一樣為了生存去做一些有功能性的事情(如覓食與繁衍),這種特別規律的事情就會導致動物刻板行為的產生。
    • 為了減少這些刻板行為,圈養場地會採取環境豐富化布置、食物供應變化、感官需求變化,甚至動物的族群結構與個體社群關係調整安排等等,都能降低刻板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