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繁殖期大紅鶴很忙-爭配對築巢吵翻天

  • 發布機關:臺北市立動物園

為了避免園區水鳥與野鳥接觸而增加感染禽流感的風險,臺北市立動物園自99年起進行水禽區圍網工程,施工期間大紅鶴暫時移居鶴舍,在相對狹小且擁擠的空間內,大紅鶴始終沒能好好展現繁殖行為。103年底大紅鶴重返水禽區後,經過半年以上的休養生息,保育員最近常觀察到大紅鶴總是一隻緊緊跟著另一隻,如果中途遇到路過的其他大紅鶴還會彼此互嗆,難不成鳥界也有「拉幫結派」的情況嗎﹖原來現在正是大紅鶴的繁殖期,已經配對的大紅鶴雙雙對對,雄鳥緊緊跟著母鳥找機會完成終身大事。
由於大紅鶴是群居的動物,平常總能相安無事、聚在一起,各自理毛、覓食、游泳、休息,即使到了繁殖期間,乍看之下,也仍然偏好成群結隊的活動。但主要差別在於,繁殖期間情侶們難免需要各自帶開約會,也怪不得大紅鶴眼裡只有情人,這時期的大紅鶴經常發生爭吵,可能無緣無故就有大紅鶴伸長脖子發動攻勢,沒有任何預警也能夠吵翻天。公鳥求偶時會對另一半採取緊迫盯人戰術,緊緊地跟隨著母鳥,越貼越近,在沒有干擾的適當時機,迅速而確實地完成交配。
配對成功的大紅鶴開始找尋適合築巢的地點,有的選中保育員準備的人工巢,有的自己找地、找材料築巢。選定地點後開始準備築巢,在下過雨、泥土比較鬆軟的時候,大紅鶴用鳥喙把身旁的泥土推、挖、堆,最後用腳整平,由於大夥們巢築得相當密集,即使是其他大紅鶴路過也得小心,否則避免不了被啄。
大紅鶴分佈在非洲、西南亞、南歐,巢是由泥及沙組成的土厝,外形像火山錐。大紅鶴一次產一顆蛋,現在水禽區有2巢已經開始孵蛋。有興趣的民眾,請把握機會到動物園水禽區看看這種長脖子、長腿的大紅鶴,怎麼在密集的住宅區繁殖育雛。

大紅鶴小檔案
英名:Greater Flamingo
學名:Phoenicopterus ruber
分布:非洲、南歐、西南亞、加勒比亞地區及加拉巴哥群島
體型:體長120-145公分、重2.1-4.1公斤(體型最大的紅鶴)
特徵:幼鳥灰褐色,前三年的亞成鳥羽色有相當大的變異
棲息地:鹹性潟湖,也會出現在內陸大型鹹性湖泊(在西非會出現在沙岸及沙洲)
食性:水生無脊椎動物,水生植物的種子、藻類、矽藻及腐葉,有時會吸入泥土來萃取有機物質。動物園以紅鶴粉混在水裡讓紅鶴篩食。紅鶴媽媽會分泌乳汁餵養小鳥,小鳥1-2個月大才會自己進食。
繁殖:巢成火山錐狀,頂端有個淺凹,一窩一個蛋,幼鳥要5-6歲達性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