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水稻田巡守員--小鴨報到

  • 發布機關:臺北市立動物園

臺北市立動物園裡的小農夫們不在水田裡時,誰來保護稻苗、巡守水稻田呢?答案是──鴨子!
雜食性的鴨子,天生喜歡逐水生活,以蟲、螺、魚、水草等為食,產生的便便還可以提供稻子生長所需的養分。養鴨曾經是臺灣地區許多農民的副業,甚至是主業,這是因為牠們生長速度快、不易生病、蛋產量高,還有群居容易管理。下回看到這群忙碌的小鴨們,別忘了給牠們鼓鼓掌!
鴨子是整個東亞地區普遍飼養的家禽之一,在清代時期的臺灣,不只是種水稻的農家會飼養鴨子當作家庭副業,甚至有許多人把飼養鴨子當作是主要職業,當時駐臺英國領事也對這特殊的產業加以記錄,成為英國外交檔案的一部分。
這群水田的保護者是「合鴨」,合鴨是4種不同品種的鴨子育種而成的。包括綠頭鴨,活動力強;臺灣白菜鴨,體型小,適合在稻間活動;北京鴨成長快速;法國番鴨,肌肉結實。這樣培養出來的鴨子,是最適合在稻田裡工作的鴨子喔!
雜食性的合鴨以魚、蟲、水草為食,加上群居的特性,容易管理,許多種植水稻的農家在插秧後的2週左右,秧苗的根長穩了,就可以將合鴨放入水田中。合鴨在稻田裡來回穿梭,撿食稻葉和水中的昆蟲和螺類,可以減少害蟲和福壽螺的生長;水田經過合鴨的翻攪踩踏,會促進稻子的生長、雜草也會變少;合鴨在田裡的糞便,更是天然的肥料,合鴨真是成了農夫的好幫手。鴨子的尾端有尾脂腺,可以分泌油脂,鴨子會上岸用喙將油脂塗抹到全身的羽毛上,戲水時有保護羽毛的效果。
動物園兒童動物區的水田中,每天都有一群可愛的小鴨,幫忙保護水稻,在田間巡邏,在鴨子保護下生產出來的稻子可是有機又無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