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動物園大貓熊「團團」在8月發生癲癇以來,除了由專業醫療團隊不間斷的積極討論醫療方向,也很感謝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
動物的尾巴有長有短、或粗或細,顏色花紋不盡相同,看似平凡無奇的尾巴,其實在動物的日常生活中往往擔任重要角色。臺北市立動物...
鱷魚在地球上存在兩億多年,屬於非常古老的物種類群,全世界目前約有27種鱷類。遊客來到臺北市立動物園,可以分別在「熱帶雨林...
臺北市立動物園非常感謝各界對大貓熊家族滿滿的關懷,自「團團」生病的消息發布後,大家的心情難免因為牠病情的好壞而有所波動。...
臺北市立動物園上周幫丹頂鶴寶寶進行健康檢查,也是5個月大的丹頂鶴「哩鶴」第一次和爸媽短暫的分開,獸醫師在健檢時同步取得血...
臺北市立動物園來自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的吳虹林先生及魏明先生,即將搭機返回四川臥龍。在臺灣停留的這幾天,他們與臺北市立...
臺北市立動物園內由人工哺育,目前已四個多月大的紅毛猩猩寶寶「秀彩」,由於體能及進食狀況都有明顯進步,因此保育員近期評估各...
臺北市立動物園非常感謝中央機關各部會的積極協助,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的兩位專家,吳虹林先生及魏明先生已經在11月1日(...
10月份是臺北市立動物園舉辦活動的重大月份,萬聖節氛圍瀰漫園內,同時為了慶祝建園108周年,動物園更舉辦系列活動凸顯野生...
在保育員楊志平的努力下,位在臺北市立動物園的箭毒蛙房,已經成為兩棲爬蟲動物館的繁殖中心,除了箭毒蛙之外,其他館內需要繁殖...
臺北市立動物園大貓熊「團團」第2次MRI(磁振造影)檢查結果出爐,病灶區域明顯擴大,病程進展快速,腦部惡性腫瘤的機率大幅...
臺北市立動物園大貓熊「團團」自10月16日開始出現後肢無力、食慾下降情形,每天的竹葉進食量、排便量及活動力持續下降,為了...
華信航空、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研究團隊和臺北市立動物園,自2015年以來協力共同支持保育栗喉蜂虎的研究計畫,今年棄...
參訪臺北市立動物園的時候,您是否常會看見穿著黃色背心的人員,在園區各個角落穿梭,有的耐心帶領著遊客進行導覽解說,有的穿著...
臺北市立動物園今年與新加坡動物園攜手合作,首次引進原生於澳洲的棘皮瘤尾守宮。自三月底開始,經過漫長的檢疫期,兩對守宮終於...
參觀臺北市立動物園時,您竟有機會在遊客步道上遇到動物,但這可不是動物脫逃,而是「動物行為學院」的動物正在進行「減敏訓練」...
臺北市立動物園大貓熊「團團」生病的消息,讓大家十分關心。動物園特別安排「團團」9月18日至臺大附設動物醫院接受腦部MRI...
臺北市立動物園與大家共慶雙十國慶,10/10出生的壽星,今天(10/10)可憑身分證明免費入園。而明天(10/11)則是...
每個人或許都曾經遇過,看著動物名字、卻不知道怎麼念的「冏」境?!今天臺北市立動物園再度和大家分享幾個常常會不清楚正確讀音...
臺北市立動物園的羊駝家族有新血源加入,是分別來自綠世界生態農場及頑皮世界野生動物園的「比爾」、「貝蒂」、「蓋茲」和「艾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