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動物園非常感謝中央機關各部會的積極協助,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的兩位專家,吳虹林先生及魏明先生已經在11月1日(...
10月份是臺北市立動物園舉辦活動的重大月份,萬聖節氛圍瀰漫園內,同時為了慶祝建園108周年,動物園更舉辦系列活動凸顯野生...
在保育員楊志平的努力下,位在臺北市立動物園的箭毒蛙房,已經成為兩棲爬蟲動物館的繁殖中心,除了箭毒蛙之外,其他館內需要繁殖...
臺北市立動物園大貓熊「團團」第2次MRI(磁振造影)檢查結果出爐,病灶區域明顯擴大,病程進展快速,腦部惡性腫瘤的機率大幅...
臺北市立動物園大貓熊「團團」自10月16日開始出現後肢無力、食慾下降情形,每天的竹葉進食量、排便量及活動力持續下降,為了...
華信航空、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研究團隊和臺北市立動物園,自2015年以來協力共同支持保育栗喉蜂虎的研究計畫,今年棄...
參訪臺北市立動物園的時候,您是否常會看見穿著黃色背心的人員,在園區各個角落穿梭,有的耐心帶領著遊客進行導覽解說,有的穿著...
臺北市立動物園今年與新加坡動物園攜手合作,首次引進原生於澳洲的棘皮瘤尾守宮。自三月底開始,經過漫長的檢疫期,兩對守宮終於...
參觀臺北市立動物園時,您竟有機會在遊客步道上遇到動物,但這可不是動物脫逃,而是「動物行為學院」的動物正在進行「減敏訓練」...
臺北市立動物園大貓熊「團團」生病的消息,讓大家十分關心。動物園特別安排「團團」9月18日至臺大附設動物醫院接受腦部MRI...
臺北市立動物園的羊駝家族有新血源加入,是分別來自綠世界生態農場及頑皮世界野生動物園的「比爾」、「貝蒂」、「蓋茲」和「艾維...
明(10/4)天就是「世界動物日」,藉由這個機會,臺北市立動物園要嚴肅地告訴大家,不當的棄養家中寵物,可能對其他野生動物...
臺北市立動物園內,今年六月初誕生、由人工哺育的紅毛猩猩寶寶「秀彩」,轉眼間已經三個月大,成長速度驚人,除了能坐能爬外,保...
人類藉重用語言來和彼此溝通,但你知道許多動物也有自己的「語言」嗎?與人類基因相似度相當高的黑猩猩,相較於其他野生動物,智...
棕蜘蛛猴是社會性動物,有非常豐富的社交行為,但除了理毛、肢體互動、溝通以外,也難免會有搶食、打架、爭奪領導地位等較為暴力...
臺北市立動物園裡18歲大貓熊「團團」萌萌暖暖的形象深植人心,是大家心目中的「大寶貝」,今年8月中下旬保育員發現「團團」行...
臺北市立動物園臺灣區保育廊道內的穿山甲活動場,最近迎來新成員「NaNa」。「NaNa」是2020年10月底,民眾在新北市...
住在臺北市立動物園保育研究中心的馬來貘「貘樹」和「Putri」,最近總算傳來了相親成功的好消息。「貘樹」搬到保育研究中心...
臺北市立動物園新生丹頂鶴寶寶的名字,經過一週的激烈競爭,由長榮航空提名的「哩鶴」以1,537票當選,發音相似於臺語的「你...
臺北市立動物園的溫帶動物區,照養著正值青壯年、活動力旺盛的亞洲黑熊「黑糖」和「貝兒」,但牠們的個性完全不同。當「黑糖」和...